再说顾炎武一读此诗,文风章句都属上乘,但关键一点,此诗雄霸之气太过外露,以诗见人,显然沐公子胸怀王霸之气、帝王思想,难道说沐公子想称帝?这让心怀朱明的顾炎武隐隐的不能接受,所以心里有些迟疑,无法立时作出评论。
忽然间,他听到傅山等人已开口评述,不由恍然自嘲一笑,心想自己简直是杞人忧天了,现在满清眼见得就要一统天下了,复兴大业何其艰难?实不知何日方可成功,沐公子有无帝王思想又有什么关系?就算以后他当了皇帝,那也比让满清鞑子做要好的多啊,再说明日之事明日说,走一步看一步吧!于是就定下心来,略微考虑后说道:“沐公子有如此志向,老夫欣慰万分,复兴大业,正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继续努力去奋斗啊!”语罢眼角略见泪光泛起。
李因笃见老人动情,忙劝解说道:“先生不必担心,我等必效仿各位前辈,矢志抗清,光复大好河山。”一干年轻人接着纷纷表态,誓与鞑子周旋到底,傅山听了不停点头,石影和尚连声高宣佛号。
见众人劝慰,顾炎武打起精神,哈哈一笑说道:“无妨,一时想起了些旧事,让大家挂怀了,放心,老头子我还不会那么脆弱的,鞑子一天不离开中土,我就不甘心闭眼的,拿笔来——”一边的沐剑声忙递上去,顾老头接过后,略略斟酌后起笔,很快写完,众人上前围看,却也是一首七律,李因笃高声念道:“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顾炎武诗《赋秋柳》)
众人细细品味,一种老骥伏枥的心情跃然可见,沐剑声赞道:“先生风骨,厚重坚韧,足为我辈楷模。”其他几名年轻人点头附合,傅山激动说道:“不想亭林老弟对国朝的忠贞之心,依旧不改,足见高义,你我当共勉之。”说完,两名老人不由双手紧握一起。
许久,傅山方始回神笑道:“你们这些人啊,把这些诗都写得这么的好,让老头子我都已经没有了发挥的余地了,这又该如何是好啊?算了,那我就作画一幅吧,来记载今日登高会诗之盛事!明月,铺纸!”小童明月一听,忙从包袱中拿出画纸方砚铺上石台,又摆上几支长短画笔,随后站在一旁砚墨伺候。
傅山走到石台前,稍稍平静了一下心情,随即又斟酌思索后,即开始运笔作画,随着他运笔间,众人也领略了老头的不凡技艺,而且画面很开阔,又是个长卷,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傅山才将画完成,等他一搁笔,大家忙围拢观看。
只见画面足有近三尺高,十多尺长,整幅画面以群山为映衬,突出一高台,高台上有数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细看时,只见一人正自舞剑,眉目服饰依稀与柳敏相若,旁边两人围观,恰似孙氏弟兄;又有一大汉,在石墩上盘膝而坐,手中一支短笛,正专著吹奏,显然就是梁啸了;再一旁,两人对面试棋,一僧一俗,一老一少,正是沐剑声与石影和尚,两侧各有一人围观,看衣衫打扮,是秋风和李西华;继续往一旁,却有一人正在作画,对面一小童磨墨,两侧各一人观赏,却是傅山等人,画面运笔各异,忽粗略如山崖兀立,忽纤细若发丝飞扬,神形皆十分肖似,而且人物分布错落有致,又稍有主次之分,整幅画面严整无比,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一见此画,石影和尚长叹道:“此画一出,老衲服气了,青主的画技又有了提升,已经超过我一筹了,既如此,我就不必再献丑了,只求在此画上题字,不知青主兄意下如何?”
石影和尚的字独树一帜,虽与黄庭坚的字十分相像,笔画开合纵横,却又略有变化,多了一些含蓄的禅意,稍有圆润之意。傅山与他深交已久,自然十分欣赏,闻言后立刻笑道:“有大和尚你来为我的画题字,吾求之不得。”遂递笔给他,石影和尚接过后,也不多想,提笔就在画面一侧竖立写道:闲看群山青,九州待雄主。再一旁,又写下密密麻麻的两排小字,却是:永历二十三年重阳日,众友登天龙山,兄青主作画,石影题字。
那石影题完字后,却看着这画中天的大片空白皱眉不语,稍事迟疑后问傅山道:“青主兄,你意这几首诗里,哪一首可列此画上?”傅山略略一想后说道:“还是沐公子的诗较合画意。”石影听后点了点头,又在那中天空白处将沐剑声之诗抄写其上,一写完,整幅画立刻严整了许多,顾炎武看了哈哈大笑道:“妙,妙!青主兄之画,沐公子的诗,石影大师的字,可谓相得益彰啊,此画之价值,实为当世第一,又岂能下于千金?”傅山也是捻须微笑,连称过誉了,可脸上的得意却是显而易见的,沐剑声也连忙客气几句,众人皆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