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口中诵读出的那一段话,让我感到了异常的熟悉。
“不过,到底是哪一本书籍啊……”我在心里反复设想。
“这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写的一部政治寓言类小说《一九八四》里的一部分内容。”
“这首歌,在文中被男主人公温斯顿称作是‘由谱曲器胡乱拼凑而成、专门为无产者量身打造的口水歌’,又说过‘可那位妇人却视此等垃圾为天籁,居然唱得有板有眼’这样的话。”
“而同时,《一九八四》里的无产者又是被英社全然控制了思想,就像是为了存活而存活的行尸走肉一样。由此,便可以看出他对于这首歌是怀抱着何等的厌恶与鄙夷吧。”
“可如果是在看完这本书以后再来回顾这首歌曲的话,却让人心生悲凉……”她的声音开始变得越来越轻了,就像是快要消失了一样。
在晴安说完了第一句以后,我已经完全回想起这段歌词的出处了。
不过,相较她的那一个版本,我记忆里的那一首无名之歌与其有着一些微妙的偏差。
“我所读过的《一九八四》,是由董乐山先生翻译的早期版本,似乎和你手上的那一本不太一样。”我犹豫了一会儿,而后说道。
“董乐山先生是经历过十年事变的人呢,对于反乌托邦和极权主义的看法自然更为深沉吧。那个译本,我也曾阅读过,大概可以说是其中最为接近乔治·奥威尔原著想法的一个版本。而我刚才念过的那小段歌词,则是出自于舒新的译本,在文笔上要来得更加优美一些。”她转过身背对着我,声音轻柔地回答。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这是《一九八四》中大洋国的唯一政党——英社的口号。
当我初次见到这简短的三行文字的时候,在倍感惊艳之间,更多的还是觉得难以理解。
两种相互背离的东西……怎么可以变为等同?
在那本书所描绘的社会中,无产阶级民众过着贫苦而又不断受到文化封锁的恐怖生活。
每一个人,都只能整天听着由机器胡编乱造出来的口水歌,看着不断被英社歪曲了事实的报纸,喝着苦涩松子酒,听着咖啡馆里的电屏中不断传出的“胜利喜讯”,想着“我们的生活正在越变越好”。
当下的时间,距离变革以前的那个混乱年代已经太久了……
温斯顿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些头戴高礼帽的资本家,有乘坐着华丽马车的上流社会的贵族名媛。
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真的美好得多吗?
温斯顿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尝试着去回忆,但记忆里只有儿时与母亲四处游荡的模糊景象。
“但是,现实中的城市却是肮脏不堪的,处处都是营养不良的人,他们穿着带破洞的鞋子艰难前行,住在年久失修的19世纪的房子里,伴着始终不曾散去的卷心菜味,厕所里不时溢出恶臭,如此勉强度日。”我语调低沉地开始了背诵。
叶晴安转过身来,将双手轻轻地交叉在背后,“这样的伦敦城,在温斯顿的眼里显得庞大而残破,遍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垃圾桶,而此时,帕森斯太太的身影浮现在其中——只见一个面容憔悴、头发稀疏、孤立无援的女人,一筹莫展地盯着被堵了的排水管,焦急万分。”
我和她相视一笑,心里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喜欢孤独冠冕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孤独冠冕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