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3江南北伐
这一回说到,前赴后继搞北伐,汉击胡统显东晋。
其实,都说东晋三次北伐---祖逖、桓温、刘裕,其实远远不止,东晋不是在北伐、就是去北伐的路上,北方胡尘弥漫,北伐是汉人的政治正确。这里再说说各次北伐。所谓东晋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去北伐的路上。除之前说过的祖逖外,还有庾亮、庾冀、褚裒、荀羡、殷浩、谢万、桓温、刘牢之、刘裕等,接二连三,何止十数次!之前表过了祖逖,之后桓温、刘裕,(桓温三次北伐、刘裕两入中原。)都是要重点描摹的,这里就来谈谈其它北伐吧。。。
苏俊之乱平息后,温峤、陶侃、郗鉴成了最大的获益者,而躲到温峤处的庾亮也成了最大的笑柄。(帝国最高权力游乐场,就是王导、庾亮、陶侃、温峤、郗鉴几位玩家。)但温峤很快死去,完成了纯臣的一生,陶侃成为了唯一最大的军事集团。终于,陶侃在完成剪除杀妻狂魔、南归的郭默后,进入江州,兼领荆州、江州,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陶侃甚至欲举兵废黜王导,但因庾亮调解以及王导的亲家郗鉴反对才作罢。想起来这与王敦、苏峻也差不多。)AD332年,东晋发起三路北伐,陶侃、温峤、郗鉴三箭齐发,攻击石勒。(这是名将成色最足的一次北伐。可惜都已到名将暮年,奈何?)陶侃派毌丘奥经营巴东,又派其子陶斌和南中郎将桓宣西伐樊城,派侄儿陶臻、竟陵太守李阳等共同攻下新野,收复了襄阳。襄阳为荆州北门。它起着阻止后赵沿汉水南下的作用,又是东晋经略北方的一个重要阵地。温峤部下赵胤、匡术仍北伐攻占淮北的马头坞,也有收获。郗鉴也在徐州打退羯族的侵扰,防御江淮和沿海地区。这时北方慕容鲜卑已经崛起,作为石勒的死敌,慕容廆给陶侃写信,商议联合作战,平定中原的计划,这是在战略上发展成三路北伐的开端。慕容廆的信中称:大晋启基,祚流万世,烈士都奋勇报国,我受大晋累世恩情,希望陶侃集中五州的兵力,向兖州、豫州两个方向进攻,我将指挥所部南下配合作战。慕容廆的计划提出的三个方向是陶侃等攻兖州、豫州,他攻幽州,这项北伐战略是南北夹击的部署,体现了慕容廆的谋略和忠诚。北方的形势也是有利于晋朝,西北的张骏也准备向关中进攻,在代国是翳槐任代王,敌视羯族,若是慕容廆联合段氏从幽州方向进攻,江南的陶侃指挥向北进攻,羯族石氏是很容易被平定。司马衍对北伐也非常积极,在陶侃攻占新野后,册封陶侃为大将军,准备响应慕容廆提出的北伐战略。这让羯族非常紧张,石勒在AD333年正月向晋朝中央纳赂贡献,希望缓和关系停战。司马衍下诏焚毁后赵贡献的财物,诏令任命张骏为镇西大将军,不仅接受慕容廆南北夹攻的战略,而且希望张骏也加入收复中原的战役,形成西北、东北、江南三个战略方向的进攻态势。司马衍的强势北伐立场对后赵政权冲击很大,后赵转入战略防御态势,这年七月石勒病亡,后赵政权内部矛盾加剧,可惜的是慕容廆也不幸去世。在慕容廆去世后,慕容部发生了内乱,慕容皝和兄弟争夺权力相互攻击,晋朝中央在AD334年派徐孟、闾丘幸前往东北,承认慕容皝是合法继承人,册封慕容皝为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高诩、佟寿、乙逸、石琮等忠于晋朝的将领都在慕容皝部下。在东北没法南下配合北伐的情况下,司马衍只能暂时停止了向北的攻势,静观变化。(温峤、慕容廆、陶侃的相继去世,是这次希望最大的北伐无疾而终的最主要原因。可惜人对了时间又不对了。)
不过陶侃也适时地死去,在自己长出逆鳞之前。问题是陶侃是寒门,他的势力他儿子很难吃下,再加上这帝国第一军团这个过分敏感,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郗鉴有自知之明,是北人,不参合。老家伙王导以退为进,不接烫手山芋。最后这陶侃的诺大遗产,竟归了灰溜溜回到京城的中二青年庾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军事、领江、豫、荆三州刺史,驻屯武昌。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尚年幼,这么个局面就是各大豪门博弈出来的。自王敦后、王导装死多年,郗鉴避嫌疑,其他人没有这个实力。。。)但是老奸巨猾的王导,还是把庾亮吃得死死的。两人相争,庾亮总是处下风,第二次上台的庾亮将矛头一再对准王导,甚至联合郗鉴要把王导往死里整,可惜郗鉴不跟他合作。王导很快就把庾亮兼着的六州军事中的豫州地盘,给占了去,庾亮还没招。
在朝争中未胜的中二庾亮,于是大打爱国牌,重新竖起北伐的大旗。(北伐是南朝的政治正确,南朝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权臣一个套路,比如韩侂胄。)庾亮一行北伐,果然大举令牌,晋成帝咸康五年(AD339年)三月,镇守武昌的东晋征西将军庾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决议收复中原失地。大封亲信、斩杀陶侃儿子。派司州刺史桓宣镇守襄阳,梁州刺史庾怿镇守魏兴,南蛮校尉兼南郡太守庾翼镇守江陵,又任命征虏将军毛宝为监察扬州地段长江以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率领精兵万人过江占据邾城,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今湖北黄冈北。而此前陶侃在时,坚决不过江占邾城,曾有说“我所以设险而御寇,正以长江耳。邾城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之语。)
果然,当时后赵皇帝、大魔兽石虎闻讯不乐、先发制人,于是,石虎就在当年(AD339年)八月,调动大军进攻东晋,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石闵(大名鼎鼎冉闵兄)、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与晋军展开决战,结果。邾城东晋守军不利,毛宝火速向庾亮求援,然而,庾亮却固执地认为认为邾城坚不可摧,就没有及时派兵支援。
战争持续到九月,石闵(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兵,杀死将军蔡怀(武悼天王果然勇猛)。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兵,杀死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多人,邾城沦陷敌手。毛宝、樊峻被迫率残兵拚死突围出逃,战至江边,渡江时溺水而死。夔安进拒胡亭,进攻江夏,东晋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投降。在石城,夔安遇到了东晋竟陵太守李阳的顽强抵抗,李阳击败后赵军队,阵斩五千多敌人。后赵这才撤退,转略汉东,将七千多民户迁到幽州和冀州。(丧师辱国!)此时,庾亮还在上疏争权,把自己的弟弟们弄上位。幸好王导及时死了,两边才消停。后来听说邾城沦陷,这才作罢,并给晋成帝上表谢罪,自行乞求贬职。可能因为没有了对手,王导死没多久,庾亮也死了。
庾亮死后,其弟庾冀继承了他的遗产,也继承了他的遗志,搞北伐替庾亮遮羞。庾翼很有才能,治理地方非常得力。庾翼也以北伐为己任,联络当时仍臣服于东晋的燕王慕容皝,凉州张骏,准备大举北伐。建元元年七月,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率领数千人投降。东晋朝廷下诏经略中原,庾翼准备率领部下全部人马北伐。但后来梁州刺史桓宣在丹水失利,桓宣被贬职,惭愤而死。这时晋康帝又死去,新帝即位,北伐的行动被迫停止。庾翼仍在积极贮备粮草,制造兵器,准备北伐。但未等到时机,AD345年庾翼就去世了。庾氏家族所策划的北伐行动就此结束了。(庾氏也退出历史舞台。而桓氏则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这桓宣是铚县桓氏,与桓温的龙亢桓氏,同属谯国桓氏的分支。自王氏、庾氏渐渐退出舞台中央,陈郡谢氏、谯国桓氏渐渐填补上了他们留下的空白。这桓宣也挺能折腾的,参与祖逖北伐,参与平息苏峻之乱,参与平息郭默之乱,参与庾氏北伐,最终兵败忧愤而死,也算是一生在北伐的路上了。而桓温他们家,据说是高平陵大事件中桓范的后代,而高平陵大事件与高贵乡公大事件是司马家洗不去的原罪。到了桓温父亲桓彝这一代,已经与琅琊王氏的王导、谢安的伯父谢鲲并为士林风尚了。桓彝死于苏峻之乱之中,然后桓温开始崛起。)
桓温和庾翼是好友,两人相约宁济海内。(又是一对闻鸡起舞、不甘寂寞的基友!庾氏五兄弟,庾翼可能是最稍俱才干的了!)庾翼非常看重桓温,曾经向晋成帝司马衍推荐桓温,认为桓温有雄才大略,希望皇帝予以重视。庾翼在准备北伐的时候,曾派桓温为前锋小督,率军入临淮。后来庾翼死后。由于桓温的出色,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由他统率庾翼的部众,镇守荆楚。(庾翼试图传子,时代掌控荆州兵团。显然这个不符合皇室利益,也不符合朝堂大员的利益,当时看来,用桓温也是不得已之事。)AD345年东晋永和元年,朝廷下令以徐州刺史桓温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但当桓温崛起后,大家才发现,桓温已经成长为不可抗拒的庞然大物了,当真无论谁坐上这个位置,都不让人省心呐。(所谓“荆扬之争”贯穿整个南朝时期。即使贤如陶侃,也不免有“潜有窥窬之志”。)此时的皇帝是晋康帝司马岳,就是大名鼎鼎褚蒜子的老公。(二十岁出头当太后,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称制约四十年。)司马岳也是个短命的,死后幼子晋穆帝上位,太后摄政,诏皇叔司马昱辅政。(代表着宗室与豪门的争权。)
永和三年(AD347年),安西将军桓温消灭了长期割据川蜀的成汉政权,因此项功勋,桓温的威望和势力强盛到新高度,但也令朝廷忌惮他。简文帝司马昱(当时是会稽王)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朝野推崇,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
永和五年(AD349年),后赵皇帝大魔兽石虎死,后赵随即就因诸子夺位而大乱,东晋朝廷决定乘后赵大乱而收复中原和关中地区,统一全国。太后褚蒜子之父褚裒为了抢占荆州军团上风,先发制人,以征讨大都督职率军北伐后赵。不久便因失利退回,惭恨病死。(褚裒率领三万军队,直接开赴彭城,北方投降归附的士人百姓日以千计。鲁郡的五百多家百姓相聚起兵,归附东晋,他们向褚裒求援,褚裒派部将王龛、李迈率领精锐军队三千人去迎接他们。后赵南讨大都督李农率领二万骑兵和王龛等在代陂交战,王龛等大败,都被后赵俘获。仓促出兵、动机不纯,焉的不败!史书记“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会裒已旋,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裒以远图不就,忧慨发病。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左右曰:“代陂之役也。”裒益惭恨。”褚裒十分推崇殷浩,可惜也是个没用的。)褚裒羞愧难当羞死了。接任的是年轻的荀羡,这位颍川荀氏子孙算是祖先最后的荣光。不过也是个不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