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曼诺夫斯基(1 / 1)

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 1882—1937)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活动家。出生于乌克兰的季莫舍夫卡。童年向父亲学音乐,以后从苏联钢琴家涅高兹学习。1901年入华沙音乐学院,成为诺斯科夫斯基的学生。1906—1908年住在德国和意大利,举行了很多音乐会。1912—1914年旅居维也纳,游览了意大利、英国、阿尔及尔和突尼斯。接触到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瓦格纳的乐剧、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马勒的交响曲、德彪西的歌剧《佩里阿斯和梅丽桑德》。1914—1919年间,每年的夏天在季莫舍夫卡和基辅度过,同时多次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自己的作品音乐会。1919年住在里沃夫,年底迁居华沙。20年代初的几年中,在利物浦、伦敦、纽约和巴黎等地多次举行音乐会,在波兰的音乐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述法国作曲家的创作。1926—1929年间任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和院长。1928—1929年为治病去奥地利。1930—1933年再度出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在他晚年,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举行了一系列的旅行音乐会,演奏自己的作品。希曼诺夫斯基是波兰现代民族作曲乐派的创始人。他经历了复杂、矛盾的创作发展道路,受过肖邦、斯克里亚宾(早期)、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特别是印象主义作曲家的影响。希曼诺夫斯基无法摆脱和表现主义以及无调性音乐创作的联系。他曾醉心于斯特拉文斯基,但是在最后一个创作阶段(1921—1935),他转向了波兰的民间创作,加强了和波兰民间文化、艺术的联系,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他最成熟的创作,如芭蕾舞剧《哈尔纳西》、《库尔皮歌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等。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歌剧《哈吉特》(1913)、《罗杰王》(1926),芭蕾舞剧《曼陀罗》(1920),清唱剧《圣母悼歌》(1926),三部康塔塔,四部交响曲(第三部名为《夜之歌》,1916);交响诗《莎乐美》(1907),音乐会序曲(1905,其中可看到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两部弦乐四重奏(1917,1927),钢琴三重奏(1904),小提琴曲《神话》(1915)。钢琴作品有三首奏鸣曲,波兰主题变奏曲(1904),《楣饰》曲集(1915)和《假面具》曲集(1916),二十首玛祖卡(作者自己认为从中可追寻到肖邦玛祖卡的足迹),九首前奏曲、练习曲等。声乐套曲《五彩缤纷的歌》(1910),十二首德国歌曲(1907),《糊涂的报时人之歌》(1918)以及合唱、戏剧音乐等。他写的文章多半是论述现代波兰音乐和现代西欧音乐,其中论及的作曲家有肖邦、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鲁宾斯坦以及波兰小提琴家科汉斯基(1887—1934)。(钱亦平)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