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之诗(作品60)(The Poem of Fire)
《火之诗》又称《普罗米修斯》,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乐队作品。它和《神圣之诗》(第三交响曲)与《狂喜之诗》构成斯克里亚宾的音诗三部曲。完成于1911年。同年在莫斯科首演。内容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有联系。这部作品在莫斯科初次演出的节目单上刊有经斯克里亚宾认可的说明文字,为萨巴聂夫所写:“普罗米修斯、撒旦和魔鬼出现在古代神话中。他们代表人类的创造力量。火是光明、生命、奋斗、进步、富饶和思想的象征。最初,这种力量表现得很微弱,有如对生命的没精打采的渴望。渐渐从没精打采之中显示出精神和物质之间原始的两极分化。创造力的高涨或感情的迸发,对这种麻木不仁的状态提出了抗议。后来它在战斗中征服了物质——它本身只是物质的一个原子——并恢复了平静。……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火之诗》的演出需要一个庞大的乐队,包含一支短笛、三支长笛、三支双簧管、一支英国管、三支单簧管、一支低音单簧管、三支大管、一支低音大管、八支圆号、五支小号、三支长号、一支大号、各种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锣、大钟、钟琴、钢片琴、三角铁)、两架竖琴、一架管风琴、一架钢琴和一个合唱队。钢琴居于非常突出的地位,有时就像是在演奏钢琴协奏曲,演奏时可以把色彩映射到屏幕上,它的懔懔不可一世的气概象征着人。
斯克里亚宾在《火之诗》中使用了一个独特的和弦作为和声基础,他称之为“神秘和弦”,自下而上由增四度、减四度、增四度和两个纯四度构成(A—#D—G—#C—#F—B)。在《火之诗》中,形形**的和弦和主题,都是从“神秘和弦”变化出来的。宏大丰满的音响和千变万化的和声色彩也来源于这个和弦。斯克里亚宾向萨巴聂夫解释这部作品时说:“这里没有旋律与和声之分,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我在《普罗米修斯》中严格地遵循着这个原则。这里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音,没有一条缝隙会让一只蚊子钻进来咬你一口!”
作品一开始就是这个“神秘和弦”,由弦乐器奏出朦胧的颤音。F.鲍尔斯在《斯克里亚宾传》中说它描写“太初混沌的宇宙,那时还没有生命,没有决定命运的事业。在这个微弱的持续和弦背景上出现了代表创造力的旋律。然后,加弱音器的小号吹出意志主题。……”音乐充满神秘气氛。尾声消失在一片迷濛之中。(钱仁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