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派电影理论(Theory of Cinema-Social Psychology)
苏联电影理论家叶甫盖尼·魏茨曼在研究苏联60年代以来电影创作特点时提出的理论。魏茨曼认为,苏联的“社会心理学派”电影,其特点是通过电影艺术手段研究人和社会集团、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作品“怎样才能适应阶级和党对待社会现象的态度和要求”。这个学派包括风格和体裁各异的作品。创作了《人与兽》、《记者》、《湖畔》、《热爱人》等作品的格拉西莫夫,被认为是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影片中,艺术虚构服从于对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的逻辑,情节发展适应于生活的自然流动,在形式上表现为长篇小说式的结构。社会心理学派电影创作的出发点是,一个人是和他人、集体、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影片不表现孤立于社会一集体之外的所谓“纯个人”的精神世界,也不从抽象的、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角度去表现人的问题。魏茨曼认为,电影艺术家生存其间的“客观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结构”,决定着他的意识,包括他的“定势”和“个人意义”,决定着他的创作活动;而“环境提供的动因是通过构思、通过在制作作品本身的各种机制的组织,最后通过作品自身而获得实现的。”(杨剑明)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