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 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1 / 2)

余秋雨: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人类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西方哲学家称之为“轴心时代”。东西方几大文明共同进入一个大创造时代,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人几乎同时出现,共同承担了人类的首度思维大分工。我为了把中华文化史放到世界视野之中,因此还希望大家在那个时代稍作停留。记得牧笛在课外闲聊时曾经提起过“轴心时代”,那还是由你开头吧。

王牧笛:

我确实作过一些准备,弄清了一些概念。“轴心时代”这个说法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他把公元前八〇〇年至公元前二〇〇年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期是人类文明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王安安:

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这些“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在“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指导。

余秋雨:

雅斯贝尔斯对于“轴心时代”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希望大家能记住。他说:“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人类奠定精神基础,这件事,我们的祖先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是主角之一。不过有两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心头。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不同地区的一流的思想家几乎同时出现,这意味着什么?

第二个问题或许更有趣:为什么他们每一个人都开天辟地,而后代子孙只能追随他们,却没有能够超越?为什么人类最精彩的思想创造,集中完成在两千五百年前?对此,你们怎么看?

万小龙:

对于这种奇迹,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是历史的偶然,我不相信历史有那么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在那里面。在解释历史的时候,有时候接受一点偶然性也许意味着更客观的分析视角。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后人没有办法超越前辈的创造,一直在追寻先人的脚步?我觉得,原因跟先人创造的学问的性质本身有关。他们思考更多的是哲学、艺术、宗教,而不是科学。科学的发现可以因为工具的进步而不断被超越、被改写,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扩充,展现了一部不断进步的科学史。而哲学、艺术、宗教却属于另一个范畴,和人类工具的进步、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后人未必能超越前辈。

王安安:

而且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像工艺和艺术之间的区别一样:艺术可以具有不可超越的、永不磨灭的魅力和力量,而工艺却绝无可能占领永恒的制高点。因为艺术是偶然性的、创造性的,而工艺是可传承的、不断进步的。我觉得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就可以类比为工艺和艺术的关系。

余秋雨:

你们两位的意见我可能不赞成。千万不要把“轴心时代”和以后时代的差别,看成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科学虽然看起来成熟于近代和现代,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现代物理学的许多规则,与《周易》为代表的东方神秘主义暗合。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