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出了三角形的犁头,还需要把它给固定到木头上。
犁头后面应该有洞,方便把木头给塞进去。
马林还是使用笨法,把犁头烧红,然后把铁棍给戳进去,制作出一个洞。
犁头会变形。
所以要反复的锻打。
然后把铁棍给取出来。
犁头的末端敲成铁片,更好的包裹木头,也不容易掉落。
怎么对铁块进行塑形?其实只要用小火烧,让铁块保留足够的硬度,敲一下只会发生很小的形变,塑形都会比较容易。只是难以锻造出几何体那种形状。
马林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种问题。
他以非常笨拙的方式制作了十几个犁头。
形状都很丑。但是都能用。
那么犁头应该怎么装到木犁上呢?
木犁,前面要有棍子用于牵引,后面要有把手供人手扶。
前面那根棍子最好能够有向下弯曲的弧度,这样子牛不会把犁给拉飞,后面的扶手也应该有向下弯曲的弧度,这样子扶着犁的人能够更省力的把它给压下去。
三根木头呈‘上’字形,只是那个短横要拉的比较长而且向下弯,那一竖向后弯,那个短横与下面的横之间再用一根短木棍进行支撑。
四根木头之间的连接都采用卯榫结构,榫头插入洞眼里,用树脂粘起来,再打钉子,保证结实。
他当下就开始制作木犁。
使用的都是又粗又结实的木头。
有铁凿子和更小的挖刀,有线锯,能够把洞眼给打的比较标准,跟榫头能够进行更好的衔接。
动手前便在平地上拿四根木头进行了一番比划。
只需要打眼和制作榫头。
马林把尺寸给加工的比较标准。
最前面那根棍子的榫头还故意从后方扶手上冒出去了一些。
几根棍子都比较粗。非常的结实。
因为它们的形状都不规则,所以确定榫头的位置和朝向的时候他花费了不少力气。
其实做的马虎一点也不是不行。
但是他依照自己所能,还是尽量给做的端正一些,不要歪扭七八的。
花了不少时间制作出第一个木犁。装上犁头。
犁头后面用了一块三角形铁片以把土给分散开。
两个人在前面拉犁,一个人在后面扶着。
有点沉。像是马林在老家拉平板车走泥土路一般沉。
但是可以接受。
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很多。
从前没有工具挖地和犁地,心情非常的差。现在有了铁犁,真是巨大的进步。
只是他这犁制作的实在是粗糙。洞眼一开始都打歪了,不得不把木条给敲进去帮助固定。
不管怎么说,这犁至少是能用的。
如果他把四根棍子都给加工成标准的木条,那么洞眼就比较容易打的方正。
但是他觉得没必要。
春季已经来临。正是犁地的好时节。
他抓紧打造铁犁,找了个人帮忙制作木头架子。
然后让人把犁给送给北方的各个部落。
能送出去多少是多少。
金水村马上就利用木犁犁出了十亩地,用来种植有限的谷子、豆类和野菜。
马林也跟他们说明了,地要施肥,而且要轮休,一年种庄稼,下一年长草,再下一年把草烧了后种庄稼,这样子土地的肥力才足够。
即使用铁器与北方进行了一些交换,他们依然只有二十斤谷子,二十斤豆子,够种四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