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霞庄园——第一卷“漂”008 第二章艰难求职漂也泊(3)一起的“家” / 最近这段时间忙坏了王建伟,先不说每周二、周四的招聘会,周六的一个上午要跑两个招聘会场,而其他时间基本就是面试,又折腾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找到任何的工作,王建伟觉得,北都这么大,就不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又各种赶场一样的跑了一周…… 三个星期,转眼就要过去了,而王建伟的工作——还是没找到。 “一个月?”王建伟反复想着和刘铁见面那一天他一直重复的这个时间约定,而这一段时间以来,他并没有联系刘铁,至于同学杨雪燕,就是刘铁口中的表妹“燕子”,他也没有怎么联系,只是短信报了安好,以及感谢之类的内容,收到的回复也只是“知道了”、“好的”等等,至于请吃饭或其他的客套话,也只是被杨雪燕“再说吧”等看似很敷衍的回复搪塞了,虽然这种交流让王建伟觉得自己和杨雪燕的同学之间的情谊仿佛一下子生分了很多,感觉自己在被她刻意的冷落,可想想自己的现状,已然是一个典型的loser了啊!——被冷落!自然就是一个loser的宿命!! 刚刚跑完了大关村的两个招聘会,王建伟又觉得希望不大,而每份5元钱的卤煮火烧或者4元钱的拉面也着实是吃够了,干脆就不吃了,每次路经过街天桥去等公交车的时候,他都会在天桥上站上一阵子,一如既往的喜欢看着往来的车流和形色匆匆的人。 今天的确有点累了,单是‘马不停蹄’的走遍了每一个招聘摊位,就让他有些累得吃不消了,所以,上了过街天桥后,就不再想趴在栏杆上,而是从背包里翻出些自己的简历,直接扔在地上,简单的铺了,就一屁股坐在了过街天桥正中心的位置。 马路上的车流依旧川流不息,天桥上人流仍旧不断,头顶上灰蓝的天似乎在越变越大,远处楼宇间的距离似乎也在这晚夏的季节里清爽了许多。 看着人流车流,王建伟又习惯性的注目着行色匆匆的某个人,不由得在想,“那个人在做什么工作?他这样是去见一个朋友?或者是一个客户?又或者是赶着去接人?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多少是和我一样,从外地赶到北都找工作的?其中是不是也有赶着招聘会或者去面试的呢?这其中有多少是住在这个首府城市的高楼?又有多少是和我一样,与一群同样‘北漂’在这里的外地人一样一起‘抱团取暖’的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想着想着,王建伟不自觉的咧了咧嘴,“这么多人里,也就我这么一个无聊得蛋疼的人在想这些无聊到蛋疼的问题吧~~~~”,不由得嘴角翘了翘,也算是对自己的自嘲吧——“你在远处看风景,而我在远处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窗,而谁又装饰了你的梦?!……”忽然想起这段话,王建伟不由得一阵凄然。 正午的阳光带了久违的温度照得王建伟暖洋洋的,索性就摘了背包,随手扔在地上,又脱了外套往手上一搭,“真想好好躺在这里,暖暖的晒晒太阳,明天怎么样,随他去吧!!!”,这样想着,就低身要躺下的时候,忽然注意到离他不远处,一个看似年龄不大,一头长发耷拉在脑袋前的姑娘,正跪在地上,他的面前是用粉笔字漂亮的写了些什么东西的。那位姑娘这个时候正好也朝王建伟这边瞟了一眼,然后又低了头,继续耷拉着脑袋。 “要么?在我的身前也写点粉笔字?或者放个碗?里面再放点零钱什么的??……算了,这样抢生意是不对的……”,这样想着,王建伟起身收拾了一下,把一沓简历卷了卷,塞在背包里,又在姑娘的粉笔字前站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你总希望别人帮你,可谁人又能帮他自己呢?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的愿,自己还,大哥我虽然没有你描述的这么惨,但大哥我不欠你什么,任何人对你的施舍都不是应当应份的,你跪在大家的面前希望人们帮你,而我又跪在谁的面前求谁帮我呢?!……”这么想着,王建伟扭了头,咚咚的走下天桥,只是瞬间,就被这个大都市川流不息的人流淹没了…… 公交的拥挤已经让王建伟适应了,但今天还是被挤得够呛,甚至挤到好几次不得不将已经被挤到胸前的背包举过头顶,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拉扯,停在小黄村公交站的时候,王建伟艰难的挤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被挤得有些褶皱的衣服,理了理斜挎了的背包,耸了耸肩,然后耷拉着脑袋往出租屋走去,他忽然觉得,北都——其实离自己很远,而自己却又如此真实的“住”在这里——这是个多么滑稽的现实啊!! 踏出了公交车的拥挤,让他身体轻松了许多,而走向自己的集体出租屋,却让他更感觉到现实的残酷。 一个月的约定,王建伟原本并没有太在意,可时间临近,这让他感觉到了压力,他开始刻意的观察李长青,留意他是否和刘铁有着同样的想法,几次想试探着问问李长青的态度,可又怕刘铁他们会事先说好了,反而会让自己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可是让自己在李长青面前装作没有和刘铁有过“一个月”的时间约定,又让自己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还好,李长青每天会穿着他那身略显褶皱的灰色西服早出晚归,除了偶尔在休息日会回来和大家做一番‘大扫除’以外,每天都会在晚上回来后要么草草的就睡下,要么时常的在脱了西服后细心的抹平,然后挂起来,或者和大家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或者摆弄摆弄他的那把吉他,仿佛并不关心王建伟找工作的情况,这让王建伟的压力还稍微的小了一些。 王建伟正一边往住处溜达,一边琢磨着这些烦恼的事,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道“建伟?!” “诶??”,一回头,是共同合租的“老大”,他看样子是刚买菜回来,自行车的车把上挂着东西,前面的篮筐也装了东西,骑到王建伟身边的时候,“老大”下了自行车,又用手扶了扶挂在车把上的几提菜,问王建伟“今天咋样?” “没啥感觉,都快没信心了……”,王建伟垂头丧气的回答。 “慢慢来,别着急——对了,晚上长青说出去聚餐,你看看,他不早说,我都买完菜了——走,我驮你回去吧”,“老大”拍了拍自行车的后座说。 “不用了,我还是溜达溜达吧!” “也行——”,‘老大’见王建伟的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又嘱咐道:“你直接回家啊,别到处乱绕!要么你可能找不到聚餐的地方。那我先回去了啊。”,王建伟一边听一边“行、行!”的答应着。 ‘老大’说完就骑上车,蹬了7、8米后还半扭过头大嗓门的嘱咐了一句“直接回家啊!!!” “知道了!!!” ——直接回家?! 家? 哪个家? 当然是王建伟他们一起合租出租屋了。 不!!!是王建伟目前蹭住的、他们一起住的出租屋。 在王建伟看来,这个所谓的家与“家”这个词相距太远了,在自己的理解中,“家”,应该是自己和亲人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可如今,自己飘在北都,“那里”的确是自己和朋友一起吃饭、休息、睡觉的地方,也可以称为“除了工作以外的生活的地方”,至于亲人,难道在北都,还有比这些朋友更亲的人么? 不、不、不——还是不能把这里称为“家”,最多“那里”只能叫“住处”、“住所”,或者被某些部门发的本本上称为的“暂住地址”。 王建伟觉得,在北都,如果被问到“你家哪儿?”,通常是问“老家哪里人?”,而问道“你住哪儿?”才是你在北都落脚的地方。 对!!用‘落脚的地方’来形容,还是很贴切的。 可是,对于飘的人来说,他们从来不会说“我在某某地方落脚”,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家”,一个可以“安身”的家,更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家。 …… 刚刚被称作“老大”的,原名叫刘志成,之所以叫“老大”,是沿用了大学时寝室的习惯,按年龄的大小彼此排序后的称呼,刘志成是李长青的同学,实际上就是同届的校友,老家赵城人,是个大个子,平时少言寡语。 “老二”就是李长青,是北河省石庄市人,和刘铁是现在的同事,都是在国内一家很知名的计算机设备公司做销售工作,王建伟看过他的名片,职务上写着“销售经理、华东大区营销经理”的头衔,可每次看到李长青那已经有些皱吧却依旧精心呵护的西服、破旧的自行车,以及听到他并不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王建伟还是很难把李长青和他的这些头衔联系起来,他觉得这个知名的计算机设备公司的销售经理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至于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王建伟也说不好。 按照年龄,王建伟则排行“老三”,“老四”自然就是他们合租的四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名字叫李虎,大家都叫他“小虎”,是个个头中等,有点清秀、文质彬彬的人,是李长青的同乡,说是同乡,其实也就是同一个城市而已,是李长青一个老家同学的亲戚。 如此的这四个人,老大刘志成来北都的时间最早,快三年了,老二李长青来了两年多的时间,老三王建伟,当然是刚刚加入,而老四李虎,来了不到半年,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在北都的“四个人共同的家”,也就是在李虎来了之后,最多组建了半年多而已,直到王建伟的到来,才让这个‘出租屋’里热热闹闹的就组成了如今这样的‘四口之家’。 开始的时候,王建伟颇为感慨,一次不经意的感慨了一句“咱们四个人凑在一起,还真是有缘呢……”,老大刘志成和老四李虎都‘嘿嘿嘿’的笑笑不说话,李长青则大为感慨的说“一入江湖内,都是江湖人啊!……” 王建伟知道老大刘志成来到北都的时间最长,在他的心目中,总认为是老大刘志成‘收留’了大家,事实看上去也是如此,房屋水电以及四个人的吃喝用度,也都几乎是刘志成一个人在张罗,王建伟对他的敬重也总是溢于言表,一次聊天的时候也就顺嘴感慨的说,“大家凑在一起还真是不容易呢,都仰仗着老大和长青哥的照顾……” 刘志成听王建伟聊起这个,就憨憨的‘嘿嘿嘿’的笑,很是语重心长的说“你呀!来北都的时间还是短啊,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