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好,退了好哇,这一天一夜胆战心惊过的,你不说,我还以为已经过了一年了呢。”
“还好,上面的头头终究是没疯到低,还是退了。”
和一旁行尸走肉的麻木牧民相比,王庭直属还是有些活力的,在吃饱后,还有心思抱怨不是?
“……”
这一句句抱怨直听得亲卫首领为首的一众亲卫们脸色漆黑,恨不得用马蹄子踹死眼前的这些“怨天怨地”的刁民。
“耶耶们在前面奋战,你们这群刁民不担心我们的安危,为我们祈福就算了,如今打了败仗,许多同袍战死,你们竟然因为撤军而欢呼雀跃?!”
三十余骑中,每个人都在脑海中闪过类似念头。
“好了,这就是一群无知愚氓,你和他们见识什么。”
嘴上说着很汉人的话,亲卫首领镇压下躁动不安的下属,抬起头,那副粗犷的胡人面孔上挤出一张吓人的笑容,朝着欢呼的牧民们说道:
“等会到部族再欢呼也不迟,汉人援军说不定什么时候来,还是快些撤退为妙。”
“没人想让自己被汉人抓去,为奴为婢一辈子,直到累死吧?”
还别说,这句威胁很有效果,没有人愿意沦为奴隶,尤其是王庭直属这群过得还不错,勉强算是人上人的中层小财(小有资材),他们更不愿意失去一切财产和人身自由,变成起早贪黑的奴隶。
中层是这样,上层就更是不堪。
嘴上喊着“汉匈不两立”、“百蛮大国的尊严不可丢”,实际上说和亲就和亲,说认丈人就认丈人的,一点骨气都没有
倒是人数最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下层,因为长时间的生活维持在贫穷及以下,颇有些光棍气概,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成为奴隶。
甚至因为汉朝的生产力较为发达(相对匈奴来说),除了不容易吃上肉,当奴隶的待遇还要超过以前当牧民的时候,反而会导致许多牧民一声不吭地融入汉朝,成为汉人。
“官长不要嚷了,俺已经收拾好了,俺这就走。”
“俺也走,大家伙一齐走。”
“走喽走喽。”
在亲卫首领的笑脸攻势下,牧民们仓皇失色,再也不敢乱说话了,缩着脖子点了点头,就赶着牛羊,背着帐旃,带领着撤离大部队的人流匆匆离去。
对撤退也是有顺序的,贤王直属在第一,只有贤王直属走了,其他人才能走,这也就是为什么右贤王要安排亲卫首领去撤退的原因。
一来是放心不下带出来的几万部众,二来是顺势接过整个右方王,四万部众的撤退事宜。
右贤王(得意捻须):小样,还以为回到部族就可以万无一失?我直接让你没了部众,连你一齐带到王庭。
口号我都替你们想好了,咳咳,听好了,
“汉人发大兵出塞扫荡,右部危急,单于庭危急,大匈奴危急,唯有在本王的领导下,整个右部勠力同心,齐心抗汉,最终才能打退汉人第十次围剿!”
从元光六年到现在,汉朝一共有九次大规模出塞,这是第十次,所以叫第十次围剿。
……
一向有奶便是娘的胡蛮子突然讲起了骨气,讲起了面子,这听起来有些可笑,但事实的确如此。
“百蛮大国”这个称号是许多匈奴高层,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强横时期的族老们念念不忘的。
莫说现在还是元封年间,就算是刚才所说的甘露年间,匈奴都惨到五单于并立,呼韩邪都惨到讨伐郅支反被打败的地步了,他想要投降大汉,都能蹦出来一堆族老大呼“不可”,
说什么“今兄弟争国,非兄则弟,子孙仍长百蛮”,“臣事汉朝,虽安而卑辱先单于,不长百蛮”。
[“……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百蛮。战死,壮士所有也。
今兄弟争国,不在兄则在弟,虽死犹有威名,子孙常长诸国。
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虽如是而安,何以复长百蛮!——《汉书·匈奴传》]
虽然之后呼韩邪就拿着“强弱有时”,“事汉则存,不事则亡”的借口堵住众人的嘴,一意孤行地南投汉朝。
他后来也确实保下了匈奴,让岌岌可危的匈奴“安”了下来,还趁着六十年后出了个叫王莽的家伙,一通胡搞把大汉直接搞垮。
自己的儿子(乌珠留单于)重新占据西域不说,还继冒顿、老上后,重新在局部取得了对汉战争的优势,让新朝着实打了好几次败仗,甚至喊出了“汉匈本兄弟,匈奴中乱,宣帝立呼韩邪,故臣事汉;今汉中乱,匈奴击莽,当复尊我”的膨胀口号。
光武帝重整河山后,碍于与民休息,并没有发兵出塞攻打匈奴,只是在延续汉初的被动反击战略,大匈奴看似重新站了起来。
只可惜好景不长,无论是快速雄起的后汉,还是分裂的南北两部,甚至西域、鲜卑、丁零一圈二五仔的背刺,都让膨胀的匈奴意识到了谁才是老大,到底该尊谁。
[……时北虏衰耗,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又到了永元年间,接连窦宪、耿夔两波致命打击,北单于直接被打跑,那持续两百多年的“大匈奴”梦也终于醒了。
正如那名族老所言,“百蛮大国”不是给人当上几十年孙子当出来的,而是一刀一铤厮杀出来的。
从古至今,给人当孙子一直当到敌人灭亡,换个人继续当的奇葩王朝唯有我大怂,而大怂的结局大家也都清楚。喜欢草莽之辈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草莽之辈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