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是根本就不想在他地皮上去撩襄阳灭门案这块馊豆腐,而是等着朝廷派人下来揭疮疤,否则牵连出窝案,肯定是吏部和户部死磕,最后倒霉的肯定是他王斌。
但现在把人给拘来了,总得做点什么,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那支枪,如果没有那支枪,这件案子处理起来要方便的多。
而且说起来,这起枪击案是淄州,甚至是河南道第一起枪击案,王斌肯定得在钦差下到地方之前,把非法持枪和枪击案给理顺,朝廷钦差抵达地方后,直接进入襄阳灭门案的程序,以免上边来的钦差也踢皮球。
所以这是刺史王斌现在的心态。
面对王斌的第二次质询,孟曾泽迅速思考着拿捏了分寸说:
“火枪当时并不在孟某身边,而是在李教头手中,因此放枪的并非是孟某。”
“那李教头何在!”
王斌质询,孟曾泽说:
“李教头尚在庄中,并未前来县衙”
“来人,立即前去太河乡传唤孟家庄李教头,连同太河客栈掌柜、小二一起传来。”
“是。”
孟曾泽把带枪的责任推给李教头,王斌似乎有点被忽悠,沈云卿立马说:
“王大人,朱某刚才听孟庄主说,当时是他放的那一枪。”
“是孟某放的那一枪。”
孟曾泽辩解道,沈云卿追问他:
“那敢问孟庄主,你私藏的火枪,原何要给放在李教手中,原何不是李教头开的枪,却要多此一举给你开枪,这说得通吗。再者,无论谁带枪,都无法改变携带火枪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孟某事先并不知情李教头携带火枪在身,所以孟某事先并不知情。”
要说这个世界上什么答案最万能,显然只有“我不知道”这个四个字。
孟曾泽推说他当时没带火枪,带火枪的是李教头,是李教头私自携带火枪,他事先不知道,事发遇到行刺后,李教头告诉孟曾泽,他带了火枪,给您放一枪听听响。
这样就能解释孟曾泽为什么带枪,因为他不知道手下私自带了枪,所以他去赵家带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而且现在的局面是孟曾泽没有料到的,所以理论上孟曾泽无法给李教头通风报信串供,因此只要把李教头找来一问便知真假。
但是真要是这么想,那你可就太幼稚了。
孟曾泽显然早就买通了衙役,只要去传唤李教头,途中一定会通过衙役串供。
然后李教头只要把私自带枪的这个责任揽在自己头上,那么一切就都能说得通了。
至于孟曾泽把火枪给李教头,完全可以推说是信任李教头,增加李教头的武力值,结果李教头当天正好带在身上,孟曾泽又称不知情,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自圆其说。
要说一个谎言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谎言本身,而是当所有人都在说一个谎的时候,当局者是无法反制的。
这就好比中世纪的欧洲,在教廷的洗脑下,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但你要是说你不信上帝,讲科学,做实验,普及真理,那周边的教徒就认定你是异端,给你上火刑,哥白尼就是这个下场。
孟曾泽显然是通过人际网络,已经控制了淄州境内相当一部分的人,从而可以在他不在孟家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串供和部署,制造更多的谎言,来为他作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暂时陷入停顿,王斌宣布今日退堂,明日再审。
“今日时辰不早,先退堂,明日继续审理。你等在查明案情之前,不得离开淄川县城,违令者捉拿缉压,现在退堂。”
言毕,王斌、余志二人起身离开,前往后堂。
待等二人离开,沈云卿与孟曾泽说:
“看来孟庄主是准备相当周密,与赵家的过节看来也化解的相当顺利。”
“哼哼,相比起朱员外,孟某是自愧不如啊,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呵呵,但愿吧。”
沈云卿估摸着,孟曾泽还在做梦继续完成布局,好推动事态按他的剧本发展,但沈云卿不会给他编排推动剧本发展的机会,只要周枢的兵马一道,一切就能用行政力进行强行推动。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对付孟曾泽这种采取精心布局,营造氛围环境,编造巨大谎言和假象的秘密团体,就必须使用行政力量和权力进行强力干预,单纯依靠司法手段,他们这些人永远能有“不在场证明”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