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旦工业大规模开禁,会出现大量的社会现象和行业,这已经不是现在地方行政架构所能应付的问题,官僚系统改革扩容和专业化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摸索经验,首批下放的工业企业不宜铺张,都集中在各道道府集中兴办,有利于集中产能,方便调控,做大核心地块的经济规模,然后以点线向周边辐射。而不是无序的下放发展,大搞零散生产,这样不利于调控和市场有序发展。
沈云卿一连提了两个禁忌话题,在平时肯定要看女帝脸色,但今天是个例外。
女帝担心战争失败殃及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威信,所以需要一个政治筹码,以换取朝堂政治势力的妥协。
否则女帝年纪大了,这次战争又失利,下边就会有官员会瞎BB,议论女帝年事已高,是不是老糊涂了,还有没有能力担任皇帝元首这个职务。
更大规模开禁工业政策和扩充官僚队伍,改革官僚体系,在都做加法的情况下,官僚系统,尤其是户部和吏部系统一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只要摆平了户部和吏部,工部的问题不大,兵部只要抚恤到位,刑部不吭声,礼部就是跳死了也没用。
所以在女帝给自己找下台阶的时候,沈云卿提出工业政策开禁,和官僚系统做加法改革,无疑能让女帝再次考虑官僚改革,同时开禁工业政策,因为这两项都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利好,算是收买人心,摆平战败带来的官僚非议。
所以王朝政治中的时机很重要,“将军再好,此地不用”也是白搭,政策再好,不合统治者的胃口也没用,因此王朝政治很多时候需要把握好好时机。
想当初女帝重用沈云卿,是公孙芸惠被逼的走投无路,不得不开始相信“奇技淫巧”这玩意儿能救国,同时当时面临长达二十年的内忧外患问题,迫使女帝不得不用奇技淫巧。
现如今外患基本消失,内患可控,女帝年纪渐长,考虑身后事的情况下,女帝的改革决心和动力正在削弱,对改革官僚和进一步松绑工业经济已经不再打算继续推动,而是想躺在功劳簿上等着盖棺定论。
所以女帝现在的心态就是安安稳稳数小钱钱,其他的事情维持现状就行了,能开疆就开疆,不能就等日后再说吧。
沈云卿再次提起官僚改革引起了女帝兴趣:
“此事朕会再做考虑,现在都退下吧。”
“臣告退……”
待等沈云卿、欧阳羽离去,女帝起身离开御书桌前来回踱着,边踱边问周芳婵:
“婵儿,海郡王所提方略你以为如何?”
“婵儿不敢妄论。”
“说说看,皇祖母又不怪你。”
“是。婵儿以为,工业开禁能利国利民,是件大好事。首先各地能办更多工厂,更多的工厂需要更多的人力,而我朝九成的人丁都在农村,因此各地开办工厂可以雇佣大量的农民。
大量农民去做工,就能缓解朝廷与地主的土地矛盾,同时种地的农民少了,种粮也会有所减少,粮价就会回升。而朝廷有收割车,日后还会有更先进的收割机,朝廷只需要调控收割车、收割机,就能控制粮食的产出,从而替代因为农民变成雇工带来的农业产出缺口。
其二,大量兴办工厂,能带来更多的工业税收与雇工税收,但同时受雇的农民需要减免农业税,但是工业税比农业税更高,因此朝廷的财政岁入会更多。
其三可把民间财阀地主的钱,吸引在工业,当从事地主和传统商业的财阀减少了,朝廷就能腾出手来打击那些仍然从事商业、外贸与土地偷税漏税的财阀地主,从而解决经济犯罪。而且打击这些经济犯罪,朝廷还能得到一大笔罚金收入,朝廷再用这些罚金收入去兴办更多工厂,岂不是一举两得。
至于官制改革,婵儿想说,现在的朝廷就是一个大杂烩,一个衙门管着以前好几倍的事,原本是盐铁司,现在却管着生铁、钢铁、铜料、设备、染料、酸碱盐、煤炭、织布、买卖一箩筐的破事,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还额外增编了七个员外郎,十二个郎官,即便朝廷不改革官制,其实官老爷们自己也在改自己,虽然官衔没增加,但现在的六部权利却是比三十年前任何时期都要大。
即便是清水衙门的礼部,每年分到的财力,搁在三十年前都够撑起大半个朝廷的开支。所以婵儿觉得官制如果要改,是有些道理的。”
“是啊,但放权容易收权难哪。”
“皇祖母说的是。”
其实官制改革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官僚,而在于皇权。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