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之前,沈云卿携赵元等人前往沈家在神都的工厂参观,让他们领略朝廷工业生产的巨大力量。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神都已是名副其实的大工厂,完成拆迁和产业转移之后,神都城内和城外的工业产业转移了绝大多数污染企业,所有污染企业都搬到了孟津和偃县与黄河岸边,并且修了专用的排污管道,将污水汇总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污,只有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排放入黄河。一改此前为了工业发展,完全粗狂式的工业排污。
赵元等人都是初来乍到,对工业化生产大感震撼。
“王爷,朝廷的大炮都是这样造出来的吗?”
“不完全是,目前多数大炮都不是用这种机器制造,而是像铸造铁墩一样浇铸的,使用这种机器制造的大炮,都是重型火炮,必须用这种机器,否则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十个会损坏六七个,非常不划算。”
沈云卿带赵元看的是压力铸造,正在铸造七十二斤弹丸炮和九十斤弹丸炮,能保证百分之八十九以上的成品率。而之前使用传统砂型铸造,只能保证百分之三十的合格率,而且生产效率只有压力铸造的百分之四十。
七十二斤弹丸炮和九十斤弹丸炮属于要塞重炮,不适合野战使用,因此大都作为岸防要塞炮使用。
由于要塞炮体型巨大,用料多,并且不是普通的浇铸产品,有些气泡、浇铸缺陷,问题还不大。大炮内部不能有任何的铸造缺陷,否则开火的瞬间,会造成炸膛事故。
而传统砂型浇铸,只适合铸造三十六斤及以下的火炮,而且三十六斤弹丸炮的铸造合格率不超过百分之六十五,七十二斤弹丸炮的合格率更只有百分之三十出头,九十斤更低。
有鉴于此,就必须发展其他技术,提高铸造成品率,压力铸造就是提高大型铸件成品率的重要技术设备。
有了压力铸造机,大型铸件和重要铸件的成品率基本都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如果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设备更好,经验更充分,压力铸造的合格率可以更高。
目前所有七十二斤、九十斤的要塞炮都用压力铸造完成,然后用火车运往孟津港,用港口电力驱动的吊塔、龙门吊吊上船只,运往各地港口。
至于其他没有行吊的港口,就只能靠畜力通过马道斜坡拉上要塞,亦或者使用配重起重机,把大炮吊上要塞。
配重起重机是一种不依蒸汽动力或者电力的起重机,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杠杆配平,一头是一个巨大的篮筐,或者绳网,往里面装石块,或者倒水。一头吊着要塞炮,直到把配重篮中的重量配至大炮等重,吊至上一级平台,再用上一级平台的配重起重机吊上更上一级的平台,从而实现大炮的吊运。
经过二十年建设,朝廷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了大量海岸炮台,甚至长江、黄河、珠江、运河等重要水系,还有内河要塞炮台,构筑起了严密的岸防火力打击群。毫不夸张的说,岸防火炮的规模超过全世界的总和。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只要中原王朝愿意干,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内没什么问题,以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意志力和举国体制,将把同时期其他文明远远甩在身后。
当天早朝女帝就开禁工业一事向百官试水,除了工部、兵部之外,其他各部都表赞同。
工部反对是因为工业开禁会打破工部的产业和技术垄断控制力,兵部反对是因为兵部担心工业开禁,导致军事技术流散民间,引发叛乱。
于是当天稍晚,结束与赵元会面,沈云卿前往工部开会,就工业开禁一事做思想工作。
虽然口风是女帝放出来的,但是女帝从来就喜欢甩锅,所以工业开禁这件事的黑锅都甩到了沈云卿头上,工部为此大为恼火。
“工业若向地方开禁,将导致朝廷丧失现在的产能、产业主导控制力量,让民间财阀做大,朝廷这些年来的改革也将付诸东流,本官绝不同意。”
王曦照反对异常坚决,因为他非常痛恨奸商,尤其是早年就看沈云卿这个奸商不顺眼,现在沈云卿这个大资本家要给全天下的资本家发放红利,他决不能允许。
这时张祥也说:
“工业关系朝廷经营治理天下的命脉,如果对地方开禁,将不利于朝廷掌控天下市局,海郡王多年以来都以朝廷大局为重,为何这次却要反其道而行之。”
“诸位大人的想法本王都很清楚,但本王要说的是,本王推动地方开禁工业,既是为朝廷大局,也是为日后更好的治理天下。而且朝廷开禁,只开次要产业,不开命脉产业,这一点诸位都可以放心。”
“那何为命脉,何又为次要,还请郡王明示。”徐翁源质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要说清次要和命脉,还得从户部说起。二十年前,确切的说三十年前,盐是朝廷的命脉,因为盐能带来巨额的盐利,同时控制了盐,还能提防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