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呢,盐价都跌了地皮,能敞开了买,想买多少买多少,朝廷盐利非但不少,相反迅速增加,从老百姓单纯的吃盐,发展到今天牲口也要大把大把的吃盐,化工也要巨额的用盐,但有谁造反了吗,没有,无人造反。
铁也是这个道理,二十年前铁政开禁,工部的呼吁开禁的呼声最高,但现在呢,朝廷的铁比二十年前翻了几十倍上百倍,还不够用,民间的铁价都快比布价低,也没有见谁造反。
但本王知道,在诸位看来,这些都是本王的借口,工部真正的小心思是工部手里攥着工业的产能,攥着工业的大权,能坐收红利,坐享其成,所以你们才不想开禁,现在的工部,与当年的户部何其之像!”
沈云卿措辞严厉露骨,工部在座众人沉默不语,都有些心虚。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在这里大喇喇的放炮,工部肯定要驳斥,但现在这话从工业缔造者沈云卿嘴里说出来,工部连屁都不敢放。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没有沈云卿,就没有工部的今天。
见众人不语,沈云卿继续说:
“看来诸位还是心里明白的,工部现在的好处巨大,所以就想赖在功劳簿上。但本王要说,如果次级工业不对民间和地方开禁,不仅对朝廷治理天下不利,更对朝廷的江山不利。
你们看看,那些个参加财商大会的财阀,哪个不是望眼欲穿,都寄希望于朝廷工业向地方开禁,他们现在是求着朝廷,是向着朝廷,但如果朝廷不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迟早有一天要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在场的诸位大人中有些人应该知道一些秘密,你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些财阀被某些人拉走,会是什么后果。
以上是政治上的因素,现在说说经济上。就经济上而言,所有工业都集中在神都,早期是为了集中产能,集中人才,集中物力,好做大工业的基本盘。
这个法子早期是合适的,但日后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朝廷现在的工业产能根本不足以满足全国人口需求,更别说日后全国人口的规模要超过两亿、四亿、八亿、甚至十亿、二十亿,难道都把工业扎堆在国都吗?那要多大的地皮,多少的人力。更何况说,日后朝廷的工业产能对国外输出,小小一个神都如何能装得下。
其次是经济要素,现在全国的物力都向神都汇聚,甭看现在有了火车,能把各地的物产运来神都,但诸位想过没有,如果是日后全国有十亿人口,难道十亿人口所需的工业品原料,都要这样调度吗?那要多大的铁路运输规模,要多高的成本。
河南的棉花不能在河南纺成棉纱和布匹,都要运入神都才能加工。你们想过没有日后十亿人所需的布匹、棉花,难道都这么干?且不说神都如何能堆得下,河南的棉花运到神都加工,中间要增加多少运费成本。
更何况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产地在天山、在西域、在天弥诸邦,即便都修上了铁路,用上了大船,铁路和船运的的运输成本也会随着路途的增加而增加。但如果把工厂就地开在原产地,成本就会低得多。
这是棉花经济,现在朝廷的一大财政收入。然后是铁和煤炭,不得不说,京畿道有个最大的便利,就是坐在了煤层上,京畿北道的山西地区的地下全是煤炭,这倒是省了从其他州郡把煤运来。
但是铁矿呢,京畿道的铁矿不足以支撑现在的炼钢需求,全都需要通过铁路和漕运运往神都。眼下是炼钢少,日后炼钢的规模将是现在的十倍,一百倍,甚至五百倍,上千倍,难道也靠这么搞?神都就是全部建上高炉,也不够炼钢炼焦。
至于刚才徐侍郎说的何为次要工业,何为命脉工业,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在诸位看来,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问题,但在本王看来,这是一个可变的问题。
所谓命脉,就是非得要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才是命脉,一旦攥在别人手里,就会受制于人,故而为命脉。
如果按这个说法,盐政开禁,铁政开禁,都是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但发展到今天,有谁见到朝廷受制于人了吗?相反,盐商都强烈求着朝廷买盐,盐商非朝廷不可。
由此可见,命脉产业,随着经济、国家的发展,都是会变的。现在冶铁、织布、工业母机、切削加工、化工都是朝廷的命脉产业,但日后,随着技术发展进步,日后普通的钢材冶炼也能开禁,朝廷只要掌握着特殊钢材的炼制就足矣。
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切削刀具,民间即便有了切削机床,又有何用。如何能造枪造炮。如果没有朝廷所需的特种钢,民间又如何制造机械,光有生铁和碳钢能管什么用。
所以说,命脉产业、次要产业,都是时势产业,不同时代,不同需求,都会发生变化。
就眼下而言,未来五十年一百年而言,冶金的钢铁,铁路的路权,电力、煤炭、铁矿、铜矿、稀有金属、军火制造、通信、精密加工、高级切削机床、高级化工,都是朝廷的命脉。
至于其他,尤其是棉布的纺织,现在是朝廷财政的大头,说是命脉产业,也是,但对日后而言,棉布、羊毛的纺织都不是,而会有其他的纺织品成为朝廷的核心命脉。
诸位都是吃技术这碗饭的官吏,应该要知道技术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朝廷要控制的,就是出新的技术,而那些已经不具备高新,甚至过时的技术,就应该向民间开放,只有这样,民间才能把民需工业做大,而朝廷只要掌控了核心工业就足矣。”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