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地区的生产力高,同时集中有全国唯一的工业中心,一定会带来神都地区的相对综合收入就高,收入高意味着高消费。
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要进行二次收入分配,得有一个强大的政治中心,而不是资本政治。
因为只有进行二次收入分配,才会绝对提高首都与周边的老百姓消费。如果工业利润分配是倾向于资本利益集团,从事工业生产的雇工其实根本得不到太多的好处,因为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给剥削了,而雇工无法得到更多的收入,就不可能带动消费。
欧洲资本主义革命,最终是推翻了君主制,但只是让资本替代了君主,继续剥削底层老百姓。而且欧洲工业革命分散式的发展,不利于集中生产,也不利于国家调控,其实资本也不会接受国家调控,这才会有所谓的自由资本。
而沈云卿在神都搞工业后,第一步就是收紧控制工业资源,早期由于财政恶化,工业利润都补贴财政。等到财政好转,国内经济回升,第二部就是利用民间资本,继续做大首都工业。
但同时强行定立薪资标准和基本福利待遇,强制进行二次收入分配,让雇工、技工得到合理的收入。
由于工业在首都集中发展,利于国家调控和规模扩张,同时王朝体制和广袤的土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产出的增加,高效的农业技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让首都地区从事工业的劳动群体,既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同时又享受到了较低的物价,自然就能有更多的闲钱去存款,去消费。
所以归根到底,是得集中资源办大事,国家要宏观调控,进行资源调度和收入二次分配,同步要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也就是铁路技术和大船技术。
因此高消费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单点突破。而江东整体缺的太多,所以无法产生首都地区的宏观效应。
首都地区的高收入、高消费,又会带来刺激消费、刺激增长,存款激增,又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工业,扩大规模,提供贷款活跃商业和置业。
最后是房价,神都地区房价问题主要在神都本城,周边五县问题不突出,主要是神都本城房价高,而首都地区的工业大都集中办在孟津、偃县,并且二十多年前,就把地拿了下来,当时就考虑到房价和商业、工业地皮问题。
所以工业区的地价就很低,但是工业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所以神都城之外的五县工业和农业劳动者买房的成本就低,而且很多人都是本地人,有土地和房产,这一点和现代是不同的。
至于神都城内,一方面沈云卿这个大老板为优质人才提供住房和住宿,解决后顾之忧,对于大多数的技工、工人群体,沈云卿十年前已经开始筹办施工队,这些年大量建造四五层的砖混房,集中建造降低成本,职工出一些,工厂企业出一些,甚至很多人都是自耕农,卖掉几亩地,或者朝廷回收几亩地,就能换套房。
国家兜底和统筹调控,让普通房价压制在较低水平。
而且以前都是平面建房,就建一层,很少有高楼层,现在空间都是向天空要,能盖四五层,成本就会被摊薄。
所以开发房地产都是高暴利,一个平面地块,最后能造出二十五、三十层、甚至四十层楼卖给老百姓,房产商不想赚也不行。
因此沈云卿也抑制房地产开发,但凡是规模房产,现在都是他的施工队进行施工建设,非规模性房产,都是民间自主行为。
所谓规模房产,就是那种成片成片的小区楼,成片成片的中小别墅,整条街的商业楼。
非规模房产主要是传统的宅院、商业门店、王府大宅等等。
现在神都城内最贵的就是传统宅院或者王府大宅,成批成批建设的四五层单元楼,房价其实很低。
而且沈云卿实行了面积阶梯税,单户占地面积越大,税收越高。
动不动就占地一两千平米的大宅、大院,用来盖小高层能安置好一百户,现在一个人全占了,这种大宅大院就得征收一次性的巨额房产税。
而对于优质人才,工作满一定年限后都是分房。官吏则根据品阶由朝廷提供相应的住房或者宅院,工作满年限后,没有原则问题也分房,但不是宅子,是砖混房。
国家兜底包办,抑制土地涨价,降低住房的成本,降低了社会宏观支出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工业发展,人才集中使用,提高发展效率,降低社会和经济发展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