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143章 能工巧匠

第143章 能工巧匠(2 / 2)

因此,理论上子铳弹药具备了密封和快速装填的特征。

击发时使用握把处的杠杆压杆,在握紧枪托的同时,枪机内顶出压块,将子铳卷管顶入母铳压紧。

同时沿用了第一种火棒击发结构,将弹药点燃后射出,刺穿封口油布。

由于后坐力的缘故,发射后子铳受到冲击,自动与母铳脱落,松开杠杆压杆,子铳卷管自动脱落,极少出现压力过紧而卡住,即便卡住,再用通条捅下来也就是了。

此种弗朗机枪最大的优点是暴雨天气下,火种仍然可以持续点燃,同时子弹药相对密封,保存于皮革子弹包内,且可以预装,因此大雨天气下依然有较高的发火率,但缺点是精度奇差,更多用于霰弹发射。

同时子铳携带数量多,每个士兵平均携带十五到二十发的弹药,负重大大,而子铳弹药的装填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能预装子铳弹药,战时对预装填依赖性大,一旦子铳打光,将面临无法装填的窘境,因此与第一种火枪组合编队使用。

一般而言,膛滑枪的持续对峙射击需要四十到六十发以上的弹药基数,因为精度差,距离远,二十发的弹药量,显然是太少了。

当然,受到理念和技术制约,这无可厚非,如果是用于围城或长期守备,子铳弹药理论上有多少能预装多少,只要能实现批量规模化生产,驻扎状态下的弹药供应趋于无限,只要你来得及装。

尽管以上两种火器具备了改变战争模式的条件,但在火炮和线列、队列术出现之前,仍不具备颠覆传统作战模式的基础。

滑膛枪的缺点仍是精度与可靠性,尤其是前膛枪,单纯依靠聪明才智,解决技术跨代问题,无法根本上解决技术性障碍。

阿拉伯人的技术,充其量是将当下的技术条件,发挥出超水准的层面,但仍然无法克服关键性的技术门槛。

因此滑膛枪在线列步兵线(排排站枪毙)出现之前,传统的冷兵器格杀,仍有规避和战胜的可能。

其二,在榴霰弹、破片杀伤弹出现之前,早期火炮的意义在于发射实心弹丸攻破城墙,而不是拿着实心弹丸怼人。当然,也可以往炮膛内装填几百颗小弹丸,当大口径的霰弹喷子用。

但低的可怜命中精度,和无法越顶发射的弊端,注定只能在己方队列之前面敌发射,这也意味着己方步兵已经崩溃,发射喷子等同于最后的抗争。

甚至在沈云卿看来,这种喷子的威力甚至抵不过两床渗水的棉被。

因此缺乏火炮与严密的队列,无法让以上两种火器发挥出改变战争形态的潜力。

但第三件投掷,可谓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的守城模式,让战争一跃进入二十世纪初。

这是一件披着铁壳,却用上了拉弦的黑火药手榴弹。

由于是理念和技术的制约,火管用的是陶管,优点是避免了金属管的批量加工技术,因为当下应该还不具备批量大规模加工小直径金属管的技术。

但陶管的弊端是容易折断,经不起磕碰。当然,也能用木管或纸管,但木管、纸管在加工后久置容易受潮,导致火管失效,经不住久存。

尽管不清此种拉弦结构的化学成分,但其原理与拉弦手榴弹一样,都是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引燃燃点低的磷化物,继而点燃延迟导火索。

朝廷此番广募民间能工巧匠,正是为破解火枪制造和拉弦火管的成分原理。

沈云卿揣摩许久,至始至终认为乌兹曼(阿拉伯)的工匠再精巧,在蒸汽动力、加工机床出现之前,也只能以现在既有的技术和认知,去生产在今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超前产品。

因此火枪卷管的制造工艺,一定是建立在当下普遍技术基础之上,而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但同时又能耐满足几千几万人的使用规模。

至于拉弦火管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早期的技术很多并非是系统化研究的成果,更多是偶然的发现,甚至许多偶然的发现,如昙花一现,未曾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消失,未能被后人所知道。

因此不排除拉弦火管技术的出现,是偶然发现,继而被用于军事目的。

但无论怎么说,拉弦手榴弹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在的战争规则,尤其将给守城方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尚且还不知道这种拉弦手榴弹在中东到底普及到了什么程度,技术是否已经扩散。

张祥写信过来,显然是工部无法制造火枪和拉弦火管,向天下问计。

海通的摊子刚刚铺开,沈云卿无暇顾及张祥,遂不打算去神都,只写了去了一封信,制作了几枚拉弦的木柄,安全起见没装黑火药,装填了发烟粉末,让人捎给张祥。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