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车辆载重的除了轮子数量,重点是道路宽度、路面承载、掣肘强度与车辆结构,最后是两个轮子容易转向,而四个轮子却难得多。
在道路宽度已经固化的情况下,增加马车宽度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增加长度和车轴数量,但是马车过长又容易因为载重过大而断裂,但如果载重只增加一星半点,造价却更高,有没有意义。
同时四轮马车还没两个轮子的板车转向来的方便,其就跟没有一样。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改善力学结构,在不大幅增加车辆木材消耗的情况下,以改善力学结构增加载重,同时适当减少木质结构,增加金属冲压沉重部件,以增加强度,使之达到更高的载重。
四轮载车一经推出,市场反应强烈,这才两年过去,仅仅民间销售就达一千八百余辆,去年底授权工部开始生产,供应兵部和户部转运物料,极为便利。
如要对西南用兵,入川道路狭窄,更多使用人力推行的独轮车,四轮载车毫无用武之地,但用于川外后勤运输,节省的劳力则可随军入川,如此工部势必要协调生产,向沈云卿采购,同时也意味着对西南用兵无法避免。
少时来到工部,林毅贤、张祥等人一众人等正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内容无不与西南用兵有关。见沈云卿而至,林毅贤上前寒暄:
“海郡王此来可是为西南用兵。”
“正是,兵部户部那边我刚去过,未见诸位尚书、侍郎与众将,故而前来工部看看,不知道御书房那边可有消息透出来。”
“暂无消息,但自七王叛乱至今已有十七年,周照宁割据西南也有十四年,长此以往拖着,于天下无法交代,此番西南内乱,陛下用兵西南恐难阻挡,而且此时怕也没人敢不尊圣旨。”
打不打西南,除了皇帝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西南分裂十多年,长期游离在外,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要打,谁敢说不打,谁就得戴上分裂天下通敌的帽子。
而且现在厉兵秣马多年,国库财政大为好转,西南陷入战乱,不趁这个节骨眼收复西南,实在天理不容。
工部的意见较为保守,打是要打的,但是最好等一等。
工部这帮子官吏,虽然多数是科举出身,但都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思维角度不一样。
做工最好是省时省力达到要求最佳,所以最好是让周照宁和骠国蛮子耗着,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去打,同时工部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协调。
但无论什么时期,战争都是不等人,女帝如认准了要出兵,兵部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兵打,首先两湖和甘陕地区朝廷陈兵多年,战争准备充足,具备速战速决的有利条件。
其二是万一周照宁顶不住,丢了滇北,让骠国蛮子杀进了四川,结果只能有一个,被骠国尽屠四川,造成整个西南人口真空。
这个骠国与岐帝国虽然有朝贡关系,但是骠国在一百二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山头林立的邦国,版图面积只有半个江苏省的面积,实现版图扩张的最大手段就是“屠”,杀光一切反对者和少数民族。
因为当地雨林密布,丘陵地貌为主,甭看土地肥沃,但是生产力低下,种子潜力少,冶金又不发达,可耕种土地在当下相当有限,其实承载的人口有限,一旦若干个邦国做大,其他小邦国各怀鬼胎,往往容易被迅速吞并。
尤其是采取铁血政策,实行灭绝性屠杀,以战养战,不仅能解决占领区日后的治安问题,同时能对内部权利阶层实行土地许诺,而且战后还能削弱分封领主,因为人口没了,要发展,只能领主自己想办法。
骠国实现版图扩张后,人口大举北迁,随着贸易增加人员交流频繁,骠国的劣迹史由此传入中原。
因此岐帝国早年对骠国的提防远甚于腊婆,因为腊婆与交趾的接壤边境有限,而骠国和云滇、羁縻两道全线接壤,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极容易被骠国煽动和勾结。
七王之乱后,岐帝国在西南军政结构根本性瓦解,反王周照宁为稳定西南,只能默许西南诸部自理,其实就是不管,但名义上仍然维持表面的行政管辖。
这次滇南勾结骠国,攻入滇北发端还不得而知,但不外乎对外勾结和地方野心膨胀。
当然,也不排除这么些年周照宁在西南日子不好过,加大了对云滇等少数民族的压力,逼反了部分,造成连锁反应给骠国以可乘之机。
但无论什么原因,以骠国的秉性,其势必对统治区实行灭绝性屠杀政策,因为只要没了人口,这块地方就算丢了,我撤回来,你奈何不了我,因为滇南都是丛林山岳,对骠国有利,而丧失了整个四川前进基地的人口,岐帝国要找骠国算账,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部想坐等反王周照宁战败后,再出兵攻蜀,虽然不至于被骠国攻入四川大开杀戒,但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站在兵部的立场,攻入四川后还要南下巩固边防,抵御云藏的日后的犯边,四川的人口基数至关重要,如任凭周照宁与骠国死磕,巴蜀将民不聊生,徒增战后的经营成本。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