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而言之,成交价价格是一百块,要交六百块的税,二道贩子的入手成本就是七百块。
所以结果必然导致长安出产十块钱的东西,在进入波斯之前,沿途一路收税收到了五十块,进入波斯后再收一倍的税,商品成本价格变成一百,这还是看在波斯和岐帝国有重大交情的份上。
然后进入阿拉伯后,税率直接增加六倍,成本变成七百。然后再卖到西方,中间西方城邦再收税,最终就变成长安十块钱的东西,在西方卖一千,一百倍的价格。
中间的九千九的利润,都被沿途土皇帝和大帝国瓜分,所以丝绸之路本质上,中国得到的贸易好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赢家是靠着吸丝绸之路血的阿拉伯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
正是因为东西方贸易在中东发生梗阻,给奥斯曼帝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好处,奥斯曼帝国才有了一路登陆巴尔干,打进奥地利的军事实力,因为有丝绸之路这条钱泵给他送钞票。
不过弊端也很严重,由于坐吃贸易资源,造成奥斯曼帝国迅速腐败,丧失了改革动力,最后沦为欧洲病夫,乃至分崩离析。
同时迫使西方和东方,为避免贸易征税,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加速了奥斯曼帝国中期的财力流失,进而再度丧失经济改革的资本。
此番乌兹曼大幅提高税率,尚不清楚是短期措施还是长期措施,但征税无疑是尽快扭转财政,恢复战后生产的主要措施,这无可厚非。
中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陆上贸易绕不开中东,而东欧俄罗斯平原现在无主,路途上和贸易节点都不划算,所以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生产和贸易,坐在路上吃拿卡要无疑是来钱最快的行业。
但如果长期化,就不得不考虑启动海上贸易航线,绕过中东。
长期高额征税,不仅削弱贸易积极性,同时盘剥了沿途其他土皇帝盈利空间,造成一连串贸易路线的经济衰退,让贸易两端的城邦陷入贸易滞涨带来的经济动荡,进而变成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
同时对于目前继续输出商品,输出通胀,换取贵金属保值的岐帝国而言,同样是致命一击,启动海上贸易已经迫在眉睫。
第二条政令是对女人征税,但凡是年满十六岁还没出嫁的女子,都要征收独身税,年纪增长一年,税率一高一层,迫使女人尽快出嫁,繁殖人口。同时鼓励一夫多妻,加速人口扩张,以弥补过去百年间战争带来的人口损失。
对于农耕时代而言,在技术和农业增长预期见顶情况下,人口增长是主要增加国力和经济规模的手段,这条政令无疑是根本扭转乌兹曼战后国力的有效措施。
第三条政令要求乌兹曼商人回国,向国家献纳一定比例的贡金,以换取税率特赦,但凡是乌兹曼商人缴纳相应贡金,可以得到相应的免税政策。
在沈云卿看来,这条政令无疑是花钱买关税特赦,如果其他商人交易税率是六倍,你只要五倍,你的价格无疑具有绝对竞争力。
尤其是乌兹曼商人的主要目的地终点是岐帝国的广州,这里集中了仅次于长安、洛城的商品,质量上没有太多差别,而且由于海路贸易量大,价格要比北方便宜不少,同时海上征税环节少,政治安全相对稳定,海上贸易无疑成本最低。
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从海上出口进入中东的商品,要比路上贸易便宜得多,即便同等征税,中间的利润依然要比路上贸易多,而乌兹曼让商人回国缴纳贡金,实质就是让商人把海上节省的成本让利给国家,国家给予免税优惠。
所以外人看来,乌兹曼商人似乎是吃亏的,但是海上货运量大得多,一旦乌兹曼商人拿到免税特赦,意味着他们将获得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会将陆路贸易和海上贸易的其他竞争者全部淘汰。
如此无异于坐断了整个东西贸易路线的全部生意,岐帝国就成了只生产血汗商品的世界工厂,纵然丝绸在国内的利润似乎很高,但是却鲜有人真正清楚,丝绸卖到西方后会是一百倍的价格。
相比第三条政令需要经过两轮,甚至更长的经济周期才能反映到经济链条,影响世界格局,第四条政令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软措施。
乌兹曼将在红海、波斯湾、地中海、达马格四大贸易节点开设集贸市场,帝国境内主要国内生产商品将进入四个贸易点进行竞价交易,其中达马格的集市拥有定价权。
换而言之,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对国内出口商品进行竞价销售,挤压国外商人的利润空间。
乌兹曼出口商品往往都是东西方需求的商品,东西方出口的商品往往东西方和中东需求的商品,加征关税意味着利润大都进入乌兹曼口袋,而竞价出口商品,无疑是让东西方商人在乌兹曼本土先行血拼竞价,价高者得,而最终的成交价,却都被乌兹曼供货方和乌兹曼税收拿去。
最终贩卖到东西方各地,价格将高的的离谱,而且说起来是自由买卖,实际上是榨干了外来交易者的购买力。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