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若能开船禁,朝廷征调船只期间,这些财阀可掏钱订购朝廷的新式大船,不至于无事可干而让钱资空闲,待等三两年后,大船陆续下水,腊婆也被攻占,这些船东只需一年时间,过去三年的损失便能赚回。
同时朝廷可出钱资,将腊婆所需货物令其贩运,如此既能得到朝廷短期的利益保障,朝廷也能用民间购置的大船经营腊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便利。”
“如此说,海郡王有把握三两年内攻占腊婆,除此遗毒。”
“回陛下,臣有一策,或许可速战速决,但兵部并未同意,故而难以实行。”
“说来朕听。”
“是。臣建议在潮瓯港登陆后,直取腊婆都城瓦瓯城,一战定乾坤。”
“既然可一战定乾坤,兵部为何不准。”女帝疑惑,这么好的注意,兵部能不同意?
但主意再好,也是有弊端的。
“回陛下,瓦瓯城地处内陆,故而我朝海图志中并未绘制,因此只有潮瓯、南屿两地,同时我朝最近一百年内从未派遣使者前往瓦瓯城,每次遣使无不是沿海登陆前往潮瓯和南屿两港,因此无人知道瓦瓯城在何处,地形如何,只存在于以往典籍中,故而难以明确所在,也无人知晓瓦瓯城情况,故而兵部未敢轻易决断。
同时此番南下出海作战,兵力有限,尚不知瓦瓯城中守备如何,贸然分兵恐不利大军作战。”
瓦瓯城位于今天金兰湾以西,湄公河三角洲中部地区,是内陆丛林平原。
由于地处内陆,虽有湄公河相依,但并不在岐帝国远洋贸易的贸易的节点上,通常都在潮瓯港进行贸易,经由潮瓯为中转点互通商品。
同时受到地理认知和信息的制约,当下没有一份准确的地形图,记载有瓦瓯城的明确方位,其实即便有,也没用,画得都是大概,严重失真,根本不具备战术参考的价值,更何况是本国人画国外的地图。
因此瓦瓯城只长期存在于典籍中,最近一次派遣使者,还是一百多年前去过瓦瓯城,所以即便想要找个国内的带路党都不容易
由于无法明确瓦瓯城所在,也就无法明确战役目标,加之远隔万里,出兵有限,还要分兵,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兵部不敢冒险。
但是从战略层面而言,攻占首都是当下灭亡政权的重要手段。
由于社会体系和文明结构,决定了农耕时代的政治、文化、官僚中心都在围绕首都展开,首都陷落,国既宣告灭亡,尤其是蛮子土邦,首都沦陷与灭国等同。
远没有近现代政治体系,一个市长甚至校官,带着一帮子人出国,转眼就能搞出流亡政府的现代政治。
当下既没有先进通讯,也没有高效社会组织力、生产力,同时腊婆已经把周边大小天朝、土邦得罪了干净,再怎么逃,谁能帮他,谁敢帮他,更何况他有这个先进认知和理解能力吗,很显然是没有的。
因此打瓦瓯城,确实能速战速决。
但同时也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交趾比地区比湄公河地区生存条件好得多,腊婆攻取交趾后,要吸收消化岐帝国在当地的完善体系,势必重心北移,迁徙人口巩固当地政权,因此迁都北上是必然选择,因此打瓦瓯就面临两个变数。
其一是兵部不赞成打,而水军登陆潮瓯港后探索中发现瓦瓯,又决定打,但需要一个实践过程。
至少现在登州水军还未集结到位,从发兵到航海登陆,还有一系列后勤保障,少说得要两月,待等登陆后开战血洗和探索,等到发现瓦瓯城,准备围攻,多半已经半年过去。
加之腊婆已经动手一月,大半年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迁走瓦瓯的土邦官僚体系和主要家族成员。
因此围攻瓦瓯可能捞不到什么政治有利条件,至此就面临第二选项。
腊婆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还不同于诸侯分封,其实也就巴掌那么大一块,全都是雨林,也搞不出分封,而是由多个土著城邦融合而成,因此名义上是一个邦国,实际上内部事务仍然有传统早期土邦势力所划分包办。
所以留守在腊婆后方的,一定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或是不赞同发兵的不得志者,如果围攻瓦瓯,这群人怎么处置会很麻烦。
由于腊婆军在交趾地区实施屠杀政策,岐帝国以牙还牙势必要屠城血洗,不分青红皂白屠杀这些留守国都的土邦势力,显然说不过去。
所以打瓦瓯可能达不到政治目的,有鉴于此,就必须扶持他们,策反腊婆本土,实现南北对进,逼死挑起战火的好战分子。
但扶持地方权贵,又不是沈云卿所想见到的结果,腊婆问题不解决,后患始终存在。
今天这个土邦头头服软,三五十年后你国力又衰退,他再造反,周而复始永不绝患,不能把这个摊子留给下一任帝国的继承者,后人也不能永远收拾前任留下的烂账,总要留点政治资本给后人去开拓新的空间,因此原则上必须兼并腊婆。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