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这帮子削尖脑袋的官儿不知道大象的危害,就当下的条件,去捉大象都很成为问题。
岐军的大象还是腊婆军从涅佛罗缴获的战利品和雇佣兵,纯粹是意外收获,赵禹军中应该还有一些,但已经不多,十几二十头。
而成年大象即便能被捉住,也无法被驯化,只有生养小象之后,才能加以驯化。
岐军缴获的大象都是涅佛罗驯化象,纯粹是白得的便宜。再要有,那是比等天还难。只能去涅佛罗,或者云南、缅甸去弄。
郝仁与振州的那些个官吏没这方面的认知,显然是有些想当然。
摸清郝仁的真实意图,沈云卿好言与他说:
“郝大人,非是本王驳你情面,这大象本是马总管缴获所得,来之不易。而且腊婆本就不产大象,故而也无处可弄,还望郝大人见谅。”
“下官能理解,既然大象没有大象,不知海郡王能否卖些水牛给本州,也好给百姓增添些劳力。”
“这倒无妨,本王即刻修书一封去信海通,郝大人可差人前往之。”
“多谢海郡王眷顾振州百姓,下官感激不尽。”
“郝大人言重了,振州乃我朝偏远州郡,平日难入朝廷视野,若非本王南下,这振州恐怕不知猴年马月能被朝廷上心,眼下既然本王在此,力所能及之处,总要帮衬一些的。”
甭看中原王朝幅员辽阔国力雄厚,其实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核心的中原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淮、江南、两湖、四川巴蜀,广南的广州一带也算。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黄河两岸人口占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直到南宋才有所扭转。因此这些个省份,是朝廷重点发展和投资经营的地方。
同时农耕文明时期的技术制约,也决定了中原王朝必须优先经营中央集权身边的土地,否则太远了,通信和交通跟不上,越是远离中央王朝的地区,中央王朝的基层执政能力越差,管束越松散。
如果远离中央王朝的地方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生产力巨大,中央王朝其实反而开始担心会不会分庭抗礼割据地方。
于是就有了历朝历代天下政治、经济上的必争之地,如金陵南京,杭州浙北,两湖地区,四川巴蜀,都能轻易的形成割据势力。
究其原因,就是中原王朝为更好的管理天下和稳定边疆,又必须在原理朝廷核心地区之外,建立次一级经济、文化、生产力中心,从而由这些次一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中心向周边辐射。
但农业形态的王朝,其没有快速通行与物流的加持,再怎么发展,偏远外围地区的州县永远不会首先成为王朝的主要焦点。
像振州这样的最南端州县,一任刺史能从上任做到离休,也很常见,说来还是铁饭碗,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小地方,没经济规模,没生产力,没什么文化节点,人口又少,只要地方官吏不是穷凶极恶,朝廷多半二三十年都不会过问。
所以要朝廷给这种小地方以政策上的关照,甚至财政倾斜,那是根本不可能,因为朝廷的视野看不到。
此番若非岐军南征,沈云卿路过振州,郝仁压根搭不上顺风船。这次既然搭上了,这位显然是给自己治下搞点经济红利,给自己留下些政绩。
诸如郝仁这等偏远地区的官吏,基本上是朝廷筛选剩下的残次品给“发配”到了地方,所以基本没啥上升空间,因此上任之后多半发展出两种形态。
一种是既然没有被提拔的空间,干脆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形成贪官污吏。
第二种是青史留名型,想着造福地方,而是出名,给地方留下些政绩工程,纵然朝廷看不上,也不看,至少地方留下烙印,能青史留名。诸如这位郝仁,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其索要大象未果,改口索要水牛,显然是从海通想廉价购入水牛,往振州填入畜力劳动力,如此能增加耕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腾挪的人力去伐木,开荒,种甘蔗,卖木材。
而且振州人口少,填入的畜力劳动力能立竿见影带来生产力提增的效果。
而振州是偏远州县,耕牛保有量并不多,朝廷重点的产量区都在江南、两湖、黄河流域,因此耕牛在这些地区的保有量高。
沈云卿在海通养牛后,重点的销售地区是江南、两湖的水稻种植区,因为水稻良种亩产见效快,而北方多用旱牛耕作小麦与豆类,因此对水牛需求不是很大。
金戋寺农业投资项目首要保障粮食生产,水牛被大量销往江南、两湖,纵然养殖基地种群再大,但也顶不住需求量大,同时价格还低,只面向农民阶层,根本是供不应求。
振州天高皇帝远,政策上分配不到配额,要弄耕牛,就只能从岭南道或者外省购入,但价格比海通水牛贵的太多,当地老百姓收入低,购买水牛很是吃力。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