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国探明虚实之后,对壤郡下手,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其三就是西辽后方空虚,人口稀少,一旦濒国占领了主要州县,岐帝国要从河北征讨辽宁会很吃力,而且现在水军不在,莱州造船毁了。
一旦濒国入侵辽宁得手,薛伯充的退路就被截断,大量囤积在辽宁的军需物资就会落入濒国之手,岐军对肃汝的决战将成泡影。最终将葬送辽北的二十五万大军,岐帝国从此输掉整个东北地区。
女帝急召沈云卿回宫,一是问稳定西辽的方略,二是对濒国采取什么态度,是战是和。
兵部方面建议从河北道抽兵,火速赶赴西辽道,填补各地兵力,同时严令壤郡司马死守壤郡,为朝廷争取更多调兵时间。
这一安排沈云卿是同意的,他说:
“兵部安排较为妥当,臣赞同兵部一应安排。至于是战是和,臣以为,濒国此贼应该一劳永逸将其诛除,但眼下我朝无力顾及丹韩,因此最好做两手准备。”
“哪两手?”
“一手是打,如果濒国胆敢悍然进攻我朝,以壤郡目前守备,怕是守不住,因此只能寄希望于薛将军能从辽北抽些兵马,哪怕只有一万骑,也足够挡住濒国的乌合之众,同时河北道兵马能及时赶到,堵住濒国。
一手是和,和又分两种,其一是濒国入侵我朝,被我朝击溃,或者我朝败。而我朝正与肃汝开战,与忽喇对峙,无力继续在壤郡、丹韩长久作战,因此只能战和,恐怕得要暂时放弃壤郡,待等日后腾出手来,再找濒国算账。
其二是濒国坐山观虎斗,暂不出兵,若我军与肃汝决战,我军胜了,而且是大胜,濒国多半不会出兵。而会向我朝遣使,重新修好。臣建议可就此冷待濒国,既不和,也不战,待等朝廷日后腾出手来,再收拾他。如此日后我军发兵,也师出有名。”
“濒国岐人太甚,朕自当令其付出代价,爱卿“不战不和,事后算账”之法甚合朕意。但眼下列国使臣都在看着朝廷,看着朕,朕该如何应对?”
“如濒国按兵不动,并未攻击我朝,而我朝也不出兵丹韩反击濒国,臣建议实话实说。
同时得要夸大肃汝、忽喇威胁,而事实上忽喇威胁确实巨大,并非我朝说谎。通过夸大肃汝、忽喇威胁,让列国使臣知道我朝现在所处困境,想来各个自己面对此等困局,他们也只能做出与我朝同样选择,他们应该会理解。”
由于丹韩是岐帝国的藩属国,因此道义上、法理上,岐帝国都有出兵的义务和责任,但自从骠国、阿瓦达提国悍然入侵周照宁与云藏以来,已经接连发生多起灭国事件,腊婆更是直接打脸岐帝国。
现在近在咫尺的丹韩国被濒国所灭,肃汝、忽喇又全线入侵,这就很容易给外界造成岐帝国现在自顾不暇风雨飘摇的感觉,从而助长周边邦国的野心,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分裂。
因此中国的皇帝,实际上是国际皇帝,需要安抚周边的同时,还要提防他们反叛中原王朝,蚕食领土和经济利益。
而接连的军事打击直接带来了政治威信的动摇,现在要视而不见默认濒国灭国吞并岐帝国属国的行径,显然会引起外界的强烈反应。
这就好比安理会默认了M国吞并了J国,然后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不吭声,都投了弃权票,联合国还能有什么政治威信。
而且联合国好歹不是地球联合国,只是强权冠名的办事机构。而岐帝国在王朝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领袖和仲裁者,领袖被打还不还手,这不就是等于鼓励小弟造反吗。
所以岐帝国官方需要给外国驻岐使节一个合理的说法,既要面子上过得去,还得日后也过得去。
现在不战不和,但又不能让外界认为岐帝国无能,坐视属国被灭无动于衷。同时日后要找濒国秋后算账,也不能让外界认为是岐帝国无理开战,引发周邦恐慌。
但当下是一个信息不发达的社会,对地理概念很难有什么理解,沈云卿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外邦使节明白岐帝国面对的敌人是个可怕的豺狼,岐帝国正在为世界和平而流血。
但就是在为了“大家”的和平利益谋福利的时候,有那么个卑鄙小人,在背后捅了大哥一刀,大哥左手掐着肃汝,右手挡着忽喇,实在腾不出手收拾濒国。
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对不是我有意,而是力不从心。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