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本官尽力而为。”
虽然皇帝的圣旨高于一切,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有的时候是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多数不会受到制裁。绝对不是明清时期,抗旨不尊会有灭顶之灾。
抗旨的策略有很多,最多见的是称病,皇帝很难拿你怎么样,其次是倚老卖老型的抗旨,此外还有连皇帝自己都理亏的圣旨,也可以拒绝。
总之抗旨的情况很常见,开明时期尤为多见。
离开户部,沈云卿打算离宫暂避避一时,尚未走出章台,又被陆争拦住去路。
“请海郡王移步说话。”
“陆大人是为出使议和。”
“虽然本官打心底不赞同此番议和人选,但想来海郡王有自己的道理,只要能达成目的,选派谁出使都一样。”
“既然陆大人不反对,找本王又谈何事。”
“既然是我朝主动议和,想来海郡王已经决定在钱粮货物,甚至土地上做出让步妥协,但不知郡王准备如何让步。”
“陆大人指哪些?”
“郡王能否前往兵部明说。”
“去兵部可以,但有些事恕沈某不能明说。”
“这是为何?”
“事关日后对付忽喇大计,因此只本王与陛下和欧阳大人三人知道。”
“那好吧,请随我来。”
多数时期,就顶层战略而言,但凡涉及用兵或者议和,武官集团其实比文官集团更理智。
文官集团许多时候更像是没成熟的文艺愤青,光有一腔热血和激情,没有肱二头肌和豆腐干,只有一个笔杆子,一张嘴,想当然的说开战就开战,说议和就议和。
当然,武官集团也有武官集团的危害,同时也跟君主执政者有关,如果君主低能,或者把军国大事当儿戏,动不动发动战争,那就另说了。
但从本质上而言,三千年中的多数时期,武官集团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总体还是负责任的。
跟随陆争来到兵部时,兵部大小将官的情绪基本平静,不过也有一些不嫌事大的御史在这里挑事游说,但基本上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没人当一回事。
岐帝国虽然没有汉朝严酷的律法,对败军之将处以严刑,但是岐帝国法律有明文规定,擅自言战,因战而败者,可以酌情处以极刑。
而且法律上也规定的极为详细,排除了许多极端情况下战争失败免于处罚的情况。
如后勤不给力,但情况紧急。或者有人故意拖延后勤、援兵导致战败的,追究拖延者的责任。
还有和平时期轻易言战者战败了,也会做出处罚。对于非常时期的外部挑衅和无法避免的全面战争,客观原因战败的也不会追究。
此外非形势急迫需求,皇帝强令出兵导致战败,皇帝承担责任。
现在战略局势险恶,岐军只能取得局部胜利,而无法取得最终的全局胜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同时朝廷已经做出议和决定,没人会主张打一场全局不可能胜利的战争破坏议和。
而且论战果,岐军现在已经占了大便宜,拿下肃汝领地只是时间问题,当务之急是巩固战果。即便付出一些政治和经济利益,土地利益也足以补偿。
所以武官集团算的是战略和土地账,文官集团算的是经济和面子账,两本账多数时期根本对不上。
范勇驱散了搬弄是非的文官,辟出了一间屋子,武卫忠、邱继匡、陆争与范勇四人列席,其他兵部将领官员被隔离在外。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