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劲川本来是为了几个地产商才来上奏,把首都地下排水系统返修一下,让地价涨一些。
现在好了,沈云卿直接大动干戈,要大面积开膛破肚,这得要多大的工程量,要多少的钱粮。
“海郡王,神都及五县都重新修建地下排水管道,花费可不是一笔小钱啊。”
“这本王知道,但现在一劳永逸一步到位修好,花费最少。若是日后再修,不仅更麻烦,而且花费更多,也不利深度发展。”
“即便如此,把西市外商尽数迁走,神都经济将极大受挫,每年税赋将少掉三成之多。”
“但腾挪的地皮可以新建更多的工厂、工坊,用于兴办新学校舍。工厂生产所得商品卖的钱,岂不比西市更多。而且西市尽是外商与随从,谁知道有无乌兹曼奸细刺探我朝机密。若是被他们重金从我朝买走新学人才,后果不堪设想,还是迁走的好。”
沈云卿一直担心人才外流的问题,尤其是神都外商奇多,也没有先进的出入境管理和身份识别手段,很难管理他们。一旦被他们重金聘走,甚至绑走几个高端人才,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沈云卿对轩禾书院机械、冶金、化工、数学、航海、制造等专业的毕业生实行严格的行踪管理。
所有人才没有派遣,一律神都留用,体制内安排工作岗位,家人全数接到神都安置,海郡王府提供房子和住宿。
所有工作单位都要密切关注人才的活动和去向,但凡是失踪超过三天,无故矿工的,都要直接报到沈云卿这里,没有他的允许,不得出海出国。
但这种制度随着人才规模扩张,已经很难管住几千几万人,所以有效措施是把外国人请到远处去。
沈云卿的规划得到了女帝的支持,她早想给自己搞一些体面工程,但一直没能如愿。
想她登基二十八年以来,从没给自己修过什么工程,住的还是四十年前大修的寝宫,用的还是五十年前修葺的朝殿。
御书房更可怜,都一百二十多年没有重建过,大梁今年年初掉下两个铜板厚的漆块,可见上了多少次漆。是该大修一下,也彰显彰显朕的脸面。
“林相,大修都城及五县可行否?”
“可行。预计最快也得一年后才能动工,届时铁路已经修到关中与河南,所需木料、石料、水泥可从两地调运。
大修持续时长至少五到八年,八年之内基本可修通关中、河南铁路,两道的物料可源源不断运往神都,所需支出钱粮、民力会大大减少。
同时新修地下排水管道也有利于神都日后兴办工厂,便利百姓居住,虽然投入较多,但能解决五十年一百年,甚至两百年的民生需求,总体而言还是便宜的。”
“嗯,甚合朕意。此事林相先操办起来,定要严谨规划,给后世留下可用百年、千年的都城。”
“臣领旨。”
林毅贤和桑劲川算的账根本不一样。
朝廷眼下正在向东、西两个方向修铁路,东侧修通河南道由西向东直达登州、莱州的铁路。向西修通神都贯通关中,自东向西的铁路时间预计八年到十年。
先把中原黄河南岸,东西铁路打通,然后再从河南道,向江淮道、江南道修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