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许宁究竟通过谁人牵的线搭的桥?”
“是……”
周晟语塞,沈云卿逼问道:
“谁!”
“是惠贵妃。”
此言一出犹如天打雷劈,周雪琳大惊失色:
“什么啊,是娘!”
沈云卿脸色几乎快要黑到锅底,自己这个丈母娘都已经富甲天下了,还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有那么穷吗!
“许宁既要买通太医院,又要给我岳母好处,他那几百两黄金够使吗,许宁一定许诺了其他好处,对不对。”
“许宁许诺为惠贵妃在老家为远房表弟置办一处大宅,并许诺每瓶药给予十二到三十贯的好处。”
“我的天,真是好大的赚头。我一瓶药卖给太医院,也就三到十五贯钱,她们一转手就是两倍五倍的利润。这么高的价格,许宁给了吴执拿去能卖给谁去?”
轩禾制药厂的出货都由沈云卿亲自负责,所以许宁只有三个途径,一是从沈云卿这里直接购入,但按周晟的说法,可能是许家觉得沈云卿不好说话,或者是提防他们,所以没有与沈云卿交涉,另外一条途径就是从门店下手。
沈云卿发货一律都从金戋寺的系统分发,先发到地方分号,再由地方分号与地方有资质的大药铺和郎中直接交易。
另一个门店就是太医院负责的全国疫病所,药物也从沈云卿这里批。
第三个是兵部,兵部所需药品也从沈云卿这里直接批货,但是吴执背后是薛氏,薛氏本就有军队系统的关系,要弄到少量的药品问题不大,要弄大量的药,也不可能,否则薛伯充早从军中弄走药品前去倒卖。
而且吴执是替薛伯充卖命,薛伯充如今贵极人臣,每年的收入不少,沈云卿不觉得他是个贪财到丧心病狂喝兵血的人,实事求是说,他也从来没有喝过兵血。
所以薛伯充应该没有从军中弄药,那吴执要药品做什么?
此外还有一个渠道,但是量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就是独孤家在神都和金陵的药堂,以及和独孤家有往来的名医、药铺等,这部分的量很小,许宁也不会走这条线。
而经由金戋寺专卖的给地方郎中和药铺这条渠道,理论上可以弄到少量配额外的药品,但不可能弄到很多。因为没有统一的组织性,会让收集药品非常不方便。
许宁要大量弄到药品,只有从太医院。
因为太医院有组织性,走货量大,而且集中,更重要的是确实存在绕过沈云卿的渠道,那就是丈母娘段莹玉,她为了钱,什么地方都能伸手,做了也未必会说。
而且在段莹玉看来,不过就是一些药,既不是违禁品,也不是稀有商品,她让太医院瞒报一些,没什么大不了。
而太医院方面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清廉衙门,尤其是这几年沈云卿推动太医院卫生部化,太医院的经济大权、采购大权、系统大权迅速增加,太医院的日子不要太好,出现分化、严重腐败和攀附的现象不足为奇。
难保段莹玉从中牵线许诺了一些好处,太医院中某些人私底下虚报了数量,然后从中截留了部分倒卖给许宁吃回扣。
但让沈云卿想不通的是吴执要这些药品干什么,是哪些药品,这么高的价格,利润已经微乎其微,他卖给谁去。
轩禾药厂目前生产的药品以化学西药、合成西药为主,中药散剂、丸剂、中成冲泡颗粒、药粉、膏药、跌打油、药酒为辅,吴执要的主要是西药,因为西药见效快,能解决问题,附加值也高。
但问题是许宁为了弄药,给了段莹玉大量好处,段莹玉再去摆平太医院,那就没什么利润可图了。
一瓶西药内装五百片,根据药片大小不同,装瓶大小略有来去。普通西药根据原料成本和工艺难度,每瓶成本在五六百文到十一贯之间,偶尔因为原料价格波动有所波动。
对外出货价格也内外有别,给朝廷供货基本都是友情价,尤其是给兵部供货,价格最低。太医院的药品到了地方疫病所后,价格按药品的性质,以市价的五到八成对外销售给患者。
对外渠道是卖给民间药铺、郎中的药物,是市场价格,比朝廷的要高。
这个模式基本和近现代药店的药比医院的药要贵是一个道理,国家采购和供货成本一定比市场便宜,因为医院是公共设施,目的是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
同时为监督和防止疫病所倒卖药物给地方药铺,金戋寺会定期暗查和复核使用情况,但没想到最顶层的太医院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