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耶特的话听着让人觉得有些味道不对,“非常强大”似乎不是重点,重点是“富有”。
沈云卿觉得塞耶特昨天看过铁桥后,虽然对岐帝国的强大有了些认知,但恐怕他看到的不是工业能力,而是岐帝国的“财富很惊人”
如果只是看到岐帝国的富有,而不在乎岐帝国强大国力,那就有问题了。
“国力”和“富有”并不是一个概念,“富有”其实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物质财富的拥有数量,而国力是军事力量、技术力量、经济力量、人口力量、社会力量、装备力量等等,一系列方方面的要素有机整合。
塞耶特如果只是看到岐帝国的富有,而没有看到岐帝国国力背后的逻辑,这无疑是危险的。
因为人富有没关系,但如果你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那就有问题。
同理,如果你只看到别人的富有,而没看见别人凶利的獠牙,这无疑也是有问题。
所以问题就来了,塞耶特态度的突然转变,恐怕不是慑于岐帝国强大的“国力”,而是突然发现乌兹曼的经济规模远不及岐帝国,打经济战争他们一定吃亏。
沈云卿琢磨着,塞耶特对岐帝国的认知,很可能是认为岐帝国的经济能量和乌兹曼在一个量级上。
乌兹曼有贵金属货币主权,而岐帝国没有贵金属的货币主权,但是有生产力和实物支撑,同时乌兹曼垄断了马六甲以西的贸易物产,也有实物支撑。
因此在乌兹曼有贵金属主权的情况下,对等量级国家发动经济战争,乌兹曼有至少八成的胜算。
但现在塞耶特突然发现,岐帝国的经济规模可能是乌兹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样一来,无异于蚂蚁向大象发出挑战,怎么单挑都是蚂蚁输,于是塞耶特迅速转变了策略。
这种转变有个很大前提,绝不是以损害自己利益为前提的转变,甚至让步都很小,只是改变了从你这里得到利益的策略。
换句话说,鹰派的措施不行了,改换鸽派出面,以柔性措施达成目的。
而鹰派和鸽派,不是单纯的好战派和投降派。
无论鹰派还是鸽派,其本质上都是以同一个利益目标为宗旨,以不同的手段达成目的。
鹰派的手段无非是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武力上的强硬,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鸽派则是以柔性措施,如文化、经济、人文、学者输出、灌输洗脑思想,上到电影,下到一个商标专利,都能对目标国实施打击。
但两者的最终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削弱对手。
塞耶特显然是发现通过外交政治和经济强硬无法达到目的,因为岐帝国经济体量太大,而军事上他没得到授权,同时也无法对岐帝国本土造成威胁,武器装备上岐帝国也不弱,因此军事强硬也无法达到目的。
那就只有采取柔性措施,改用其他策略达到乌兹曼的经济目的。
这种变化无疑有些出乎意料,沈云卿只以为塞耶特意识到岐帝国强大后,会做出有利于岐帝国的让步。
但现在看来,他只是变换了花样,态度上虽然诚恳了些,但骨子里没变。
小伊萨德任用此人充当私人财务官,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想透以上几层,沈云卿迅速调整了应对策略,他说:
“既然阁下想要和睦,不知大使准备如何和睦?”
“我们两国可以共享海上的繁荣和利益。”
“阁下不会是忘了吧,当年是贵国要求在罗娑划地而治,如何又能共享海上利益。”
“两国可以每年互派船队前往两国指定交易,但仅限于两国陛下私人交易。”
“阁下的意思是,这项条件仅限于两国陛下之间。”
“是的。”
沈云卿似乎有些明白了,整体贸易条件谈不拢,干脆让两国统治者私下交易。
因为整体贸易是国家间的贸易,动用的是民间资源和国家财政。
但如果是君主间的交易,就会变成君主之间小金库的贸易活动,这样一来对小伊萨德无疑极为有利。但对其他贵族和部族是不利的,因为资源都流向了小伊萨德。
首先,整体大贸易部分内容会谈拢,但部分内容谈不拢,所以结果只能是吃贸易这口饭的乌兹曼贵族中一些获益,而一些无法获益,这些无法获益的人就会不满。
但如果小伊萨德直接与女帝进行贸易,小伊萨德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独一份的利益,而后通过利益拉拢不满者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