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了河内便代表裘盛已经将手伸进了司隶校尉,可以直接影响中枢了,这可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裘盛等人都非常高兴,只有曹操和王匡有些后悔。他们都没想到打到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反而给裘盛做了嫁衣裳。
只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来,脸上也不能表现出来,故而在裘盛等人高兴的时候,曹操和王匡只能要么装作没听见没看见,要么就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表示‘恭喜’。
这么高兴了两天之后,裘盛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王匡投降,曹操做同盟,但两者都没有地盘,该如何安置他们?曹操是典军校尉,王匡是河内太守,不能太轻视。
由于不想事事都请教张邈,这样太没主见,所以即使张邈就在附近,裘盛也不开口询问。他打算暂时压下这个问题,回太原后再找自己手下商量。还在想这些的时候,呆瓜来报:王匡求见。
又来了?要官?还是和曹操起冲突?裘盛无法确定,于是问道:“呆瓜,你看王匡今天来是要干什么?是又与曹操起冲突了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
“大哥,小弟看王匡并不气愤,平静得很,不像刚刚与曹操吵架了。多半是因为别的事情。或许是来向大哥要官的。”
“要官?”裘盛沉吟,“有道理,我之前就在想这个问题,王匡就是河内太守,不过被我夺了地盘而已。如今他投靠我,我确实要给他一个官职,否则说不过去。何况连公孙度我都给了一个官。”
“大哥可不能给他有实权的,弄个虚职就行!”呆瓜有些担心的提醒道。
“放心,这我怎么会不知道?我夺了他地盘,他肯定恨不得把我大卸八块,我怎么还会给他有实权的官职?就连一个大县的县令都不会给。”
听到裘盛如此谨慎,呆瓜算是放了心,笑着转身出去将王匡带进来。还是之前那副打扮,一顶儒冠,一袭绸缎长袍,一双长靴。看上去倒是不错,只不过再没了之前的英雄气,只剩下了一些儒雅了。
“王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裘大人,我这手下败将是来请大人帮忙的。”
不是来找自己要官?求自己帮忙?王匡的这番话有些出乎裘盛的意料。在裘盛看来,既然王匡已经投靠了自己,他的麻烦自己当然要帮忙解决,所以裘盛立刻很痛快的就表示一定会帮王匡解决麻烦。
接下来王匡便说出了他碰到的麻烦:他本人想为裘盛牵马坠蹬,但手下不同意,还想他当河内太守。如果他当不了河内太守,至少十人就要集体辞官。
这个情况是裘盛万万没有料到的,无论这‘集体辞官’是王匡手下的真实打算还是王匡与手下设的一个局,事情都不好办。
呆瓜听到这些,火爆的脾气立马上来,怒吼道:“王匡,你什么意思!我大哥饶你一条性命,你居然敢联合手下胁迫我大哥,真当我大哥不敢杀你们?”
“戴大人,我这是实话,如果不信,你可以派人去查!自从被曹操打败,我就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连割据一方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想跟个明主就好。”王匡非常惶恐的说道,“我也要他们不要冒犯裘大人的虎威,但他们就一堆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任我怎么劝阻,他们都不妥协。为了救他们,所以我才来了。”
之前夺取各州郡的时候,裘盛还从未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降服了首领,那些手下也就无条件顺从了。如今那些手下居然还敢向裘盛这个征服者提条件,若不答应条件还集体辞职,实在是太荒谬。
“呆瓜,先等等。”裘盛制止了还要继续发怒的呆瓜,说道,“河内情况一直不错,王大人口碑也不错,相信王大人说的多半属实。这还真是个麻烦事。”
其实缺几个官员不是什么大事,自然有人想当官。只不过新官上任总要花些时间才能了解手中职务,这样就浪费不少时间。裘盛不想这样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决定派呆瓜去查一查具体情况。
由于本就有绣衣使者的身份,调查结果很快就送到了裘盛面前。王匡所言不差,确实至少有十人坚持要王匡继续担任河内太守,否则就集体辞职。因为这十人很佩服王匡乐于助人的精神,从不贪恋财物。
不贪恋财物?这似乎有些可笑,因为裘盛所知道的王匡也压榨了河内百姓,只不过没有其他人那么严重而已,绝不是什么善人。裘盛不认为手下绣衣使者会欺骗自己,那为何他们给出的调查结果和自己了解的情况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不得已,裘盛只能再派绣衣使者去调查此事,并叮嘱要将一切都调查清楚,不可以再给出这样荒唐的结果。
“王大人,可以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所知道的你,和你手下说的你几乎是两个人吗?”裘盛问道。
“这···”王匡有些羞愧,半天没有开口。
“王大人,过不了多久绣衣使者就会将答案送到我手上,你自己主动说出来不更好吗?”
想了想裘盛说的话,王匡最终有些无奈的笑道,“好的,那我就说了,信不信由大人,不过还是请大人不要迁怒于我的几个手下。卑职在讨伐董卓之前确实会毫无犹豫地把钱财给予其他人,因为在我看来,民心安定最重要,一点钱财不算什么。但董卓祸乱朝纲,作为大汉官员,为了挽救大汉,我不得不起兵讨伐。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筹集足够的粮草,我便不得不用些不光彩的手段了。”
“你的意思是,那些愿意为你集体辞职的人是因为知道你是个好官?知道你压榨百姓是为了挽救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