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耿恭一边琢磨着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一边等待着大帅的召集。
谁知,大帅召集大家继续开会的命令没有来,却等来了大帅的最终决定:由帅的副将率领四千骑兵和一万胁从军在此攻打流域城,其余的按照原计划继续向交河城扑去。
大军三更做饭,五更出发,借着天不亮的夜色掩护,悄悄地离开流域城。
耿恭心里却有些纳闷:在这广袤的平原地带,步兵是攻打城池的主力,但骑兵就是速度,甚至是决定能否狙杀匈奴主力的关键。
可是,原本就只有一万一千骑兵,左、右两路大军就带走了三千骑兵,还得按照事先的部署,用三千骑兵阻扰被困在交河城中的那些牛羊等物资,以便于缴获。而现在,又要在这里留下四千骑兵,如此一来,等于中军中就只有一千骑兵,这一千骑兵能干啥?救援或者增援哪一边都无异于添油战术。
带着这个疑问,行军途中,耿恭找到了刘张,很是直截了当的问出了这个疑问——这可不是耿恭的私下问,而是作为西征军大司马所必须要过问的。毕竟,大司马的职责中虽然不能干涉大帅的军事部署(说是不能干涉,实际上,就从来没有不干涉的,只看干涉多少的问题,因为大司马在一定程度上,只向陛下负责,是陛下派来监督大帅的)。可是,如果大司马对于大帅的军事部署有疑惑,就有责任询问主帅,而主帅也必须要给与正面回答,否则,大司马有权干涉,甚至予以制止,最严重的可以推翻大帅的部署,让大帅重新部署。
刘张这才解释:这四千骑兵只是吓唬敌人的,等明天一大早,这四千骑兵中,就会有三千骑兵借助天未亮的夜色离开,利用骑兵的速度,追赶上来。
如此,既能震慑敌人,不仅让敌人不敢乱动,还摸不清楚咱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更能拖延时间,为大军攻打交河城做出相对最充足的准备。
至于那一万胁从军,才是按照命令,执行真正攻城的主力。至于剩下的那一千骑兵,完全就不是为了攻打流域城,而是为了督促一万胁从军攻城的,事情不对的话,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保护主将撤退。
耿恭盘算了一下,按照骑兵的速度,完全可以做到等中军赶到交河城之前,这三千骑兵可以提前赶上来,这才松了口气:中军有这四千骑打底,关键时刻还是可以左右战局的。
同时,心里对于刘张的老辣也不得不感叹:姜,到底是老的辣!
为了保持体力,也是为了防备匈奴人半道偷袭,大军每日前进五十公里,绝不多,也绝对不能少。
第三天早上,大军刚刚开拔,原本停留在流域城的三千骑兵就追赶上来了。让人不得不感叹:骑兵的速度就是快。明明比骑兵多行军一天,多走了五十公里,可是,他们只用了不到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赶上来了。
既然这三千骑兵赶上来了,那么,另外一只肩负着阻击匈奴辎重的三千骑兵就得提早出发了。
说实话,看到这三千准备出发的骑兵,耿恭很是羡慕他们。尤其是带队的大舅哥,刘张的长子刘明,耿恭甚至悄悄地跟他商量,自己不要任何军功,自己得到的任何军功都会记录在刘明头上,只需要让他过过指挥骑兵作战的瘾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