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做刘禅 > 第430章 自作聪明

第430章 自作聪明(1 / 2)

次日晨,一封密信送至刘闪手中。

“不错,一切尽在掌握中!”刘闪冷笑着,又将书信交给钟会:“赏!赏酒半坛!”

刘闪说罢,侍婢赶紧将酒坛搬来,可往碗中倒时,酒坛中却一滴不剩。

“卧槽!几个小兔崽子!”刘闪不悦地喝道:“上次不是剩了半坛么?何时被偷光了?”

刘璿、钟会、诸葛瞻三人仍然正襟危坐,面色平静,似乎此事与他们毫无关联,仍在静待着刘闪赐酒。

刘闪正欲设法查出谁在偷喝,却收到斥候快船送来的信,拆看之后,恍然大悟,却又有许多有疑惑。

刘闪暂时不想纠结谁偷喝了酒,示意侍婢重新打开一坛,心里却思索着自己了解到的《孔雀东南飞》。

此诗的作者是谁,首著于何时皆无从考证,但诗中的事发生在“建安中”,也就是汉献帝时期,若说具体的年份,应该在公元196年到220年之间。

从信中的内容来看,主角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名字都对得上。不过,此事发生的时间,以及很多事的细节与诗中不符:比如,诗中从未提到刘兰芝逃婚一年之事,诗中也未提到县令的三公子许胜对刘兰芝如此痴心。

在刘闪的了解中,此诗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基本定型,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经过多次修改加工,其故事凄美动人,发人深省,但它的内容并非真实可信。

当然,刘闪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若是细读此诗,就能发现一些明显的漏洞:

抛开相差二十年的时间不提,诗中的故事发生在庐江郡的怀宁县,这与当前事实基本一致。然而,在诗中,两人殉情后的合葬地点在“华山”,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这就明显不可能!

华山,在魏境的潼关以西,南接秦岭,北临渭水。不论在建安时代还是现在,华山与怀宁,两地道路难行,相距数千里,怎么可能将二人葬在华山?

刘闪相信,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或许确实发生了爱情悲剧,著诗者以及后来的修改加工者,也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对社会环境的不满。

此时,刘闪想要做的,是挽救二人间不幸的结局,阻止这首诗的产生,或者,让这个故事拥有圆满有结局。

想到这里,刘闪写了封信,命人送往怀宁,要求当地的驻军尽量协助五名女骑手,要求几人尽可能帮助刘兰芝,化解所有的矛盾。

刘闪这样做,是因为不想看到刘兰芝的悲剧,也因为他尊重每一个艺姬,把她们当做传播文化的艺术家。

不过,在普通人眼里,刘兰芝以及众多“艺术家”,她们仍是青楼的姬女,仍然处在社会的底层。

不多时,又一封诏书由快马送往成都。

即日起,在“少府”之下成立单独的“艺府”,现有的二百多个艺姬,自此归于艺府,由刘闪直接管辖。

这样一来,“艺府”就跟以前的乐府、太医、尚书、东西织一样,有了正式的“编制”。这些艺姬,再也不是青楼中任人欺凌的姬女,而是受人尊敬的“艺官”。

石城。

小船自然被吴军的战船截住,刘纂获悉船上信使的目的后,立刻派快马将信使送往建业。

“刘将军,阿斗果然狡诈!”腾胤后怕地说道:“若不是阿斗自毁长城,我如何能洞悉阿斗的诡计!”

“刘将军,阿斗已经识破我计,却不揭穿,反而将计就计给我下套,其用心实在险恶!”

“刘将军,我已获悉阿斗的图谋,接下来,我该如何部署?”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