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句实话,很容易理解,赵云想得到京营,把它当成自己登基称帝的资本。至于后来对京营大刀阔斧的改造,只是顺其自然,并不在一开始的打算里。
徐光启曾训练新军,只是限于客观条件不太成功,京营有几大弊端,几乎难以克服。
“其一,将领如主,军卒如仆,主人田产无数,仆人饥寒交迫,导致军卒毫无斗志。其二,将领冒饷严重,导致军队耗费国家钱粮,徒增负担却无用处。其三,京营以步兵为主,守城有大炮、城墙相助,野战却无战阵与战法,以至于难以抵抗鞑子骑兵。其四,军纪极差,抢掠百姓时有发生,甚至比贼寇更让百姓担忧,以至无人拥护……”
够了,只是前面四条,听到的人浮现这样一支军队,打仗不咋地,养着贼费钱,还总是捅娄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小王近来翻阅过往塘报,看过先生呈上的奏疏,其中可见几条主要的军事想法。”
徐光启一个激灵,感觉很不可思议,他以前写的奏疏,信王也读过?
赵云侃侃而谈,仿佛刚读过一般,说道:“其一,先生重视各种条令和法典,讲究法令严明,单单是一年之中,小王看到先生写的《选练条格》、《火攻要略》等五篇著作。其二,先生尤其重视火炮的使用,重视火炮的引进与制造,讲究火炮与守城及其它战术的结合。其三,先生提出训练新兵,让他们习练车阵,配合能移动的火炮,在野战中对抗女真骑兵。”
徐光启越听越振奋,想不到赵云如此爱好,对自己历年上奏的内容了如指掌。
赵云当然知道,他之所以敢于整顿京营,正是因为熟读徐光启的奏疏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其实兵法万变不离其宗,先生军事思想中最闪烁璀燦的,其实关键是两点。”
徐光启都没这么总结过,很感兴趣的说道:“愿闻其详!”
这是赵云读后最大的收获,其实只有两点,四个字。
求精!责实!
前者说的是精兵筒政,拥有一支数量不多却战斗力强的队伍,既能打胜仗,还不会带来巨大财政负担,这是大汉军改的基本原则。
后者说的是责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以事实为基础,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不说大话、空话、套话,这一点对军队尤为重要。
只要坚持“求精”与“责实”,大汉朝的军队有望重新焕发活力。不过正如徐光启所说,建造一支新军远比整顿京营容易的多。
一番交谈之后,徐光启没答应投入麾下,但是也没反对。
赵云说略备薄酒,要和他把酒言欢,后面还有好几个招数,既然来都来了,不管是不是绑来,都别想轻易离开!
赵云说略备薄酒,别人以为他谦虚,没想到是真的。
穿得破破烂烂就算了,吃饭也这么不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