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过事之后,杜修明又没有衙门办事,无处可去,转悠悠便来到了杭州知府的衙门。
杜修明现身之后,黄升对他似乎有靠拢的想法,而杜修明对这个黄知府的印象还不错,漫无目的地转悠,便转悠到了知府衙门了。
二把手前来,这自然是要隆重迎接的。知府衙门,大小官吏,俱是出来相迎,杜修明犹如走马观花,都见了一面。只是杜修明来的仓促,这些人没准备什么像样的见面礼,故索性不收了。
来到黄升的衙门,杜修明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晚上的宴请,黄升也列席在,应当是许庭光的人。二是杜修明确实没有地方的为政经验,向向他请教一番。
黄升等杜修明,也如盼甘霖,二人将礼仪走完,便来到了后堂之中。黄升将茶泡好,道:“下官冒昧问一句,杜大人到江浙,少说也有半个月了吧?”
杜修明并不隐瞒,点头说是,黄升又道:“下官看杜大人虽然年轻,但却是个办实事的人,手段强硬,有魄力。而下官自认也是办实事的人,可就是处处办不了实事,上面没人,手上无力。”
这种无力之感,也只有办实事的人能感觉到,那些本就不干实事的,自然得过且过,杜修明回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黄大人有心成事,便只需一个时机了。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江浙为官治事,应当垂手即可,还需要办什么实事?黄大人不妨说说。”
“倒也没什么,与杜大人的事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江浙盛产丝绸、茶叶,可粮食却少,每年要从外省调粮,粮价稍微高一点,便要饿死人。”黄升揉着眉头道:“我就在想,如何能改变这种局面?”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不从外省调粮,增加本省的粮食产量。茶叶、丝绸,两大宗不能动,而剩下种粮食的田地,却又无法增加。到这地步,办法就只有两个了。围湖造田,开山平地。”
“围湖造田?”杜修明听了,便皱起眉头来了,围湖造田,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能多收些粮食,养活些人。可长此以往,必会造成淤塞,到时候洪水一来,死的可不止是这点人了。
“那是以前的老办法,下官开了第三条办法。”黄升见杜修明面露不快,赶紧换话,道:“下官的办法是,清理河道淤泥,这些淤泥可是上等的肥料,一亩地可增产两成。清理过的河道,也可种一季,收成比岸上高。这些办法,虽无济于事,也聊胜于无。”
“唔,这办法听起来,倒是办实事。但围湖造田,万不可为。湖有蓄水、吐水之用,一旦围填,则旱时无水,涝时无空,毒害不浅。不仅不能围湖造田,反而要将田放出来。”杜修明吩咐道。
但说完之后,他看到黄升表情有些错愕。为了粮食增产,他是什么办法都用上了,可杜修明现在要他反其道而行之,这自然是难以接受。
杜修明又解释起来:“黄大人,你以为我等为官治事,是要功在当代,还是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