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每年四纲盐引,共八十万引,这是官盐,每引盐就是三百斤,每引得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即六两银子,窝本不算。这一共就是,四百八十万两,三七分下来,每年要交朝廷三百万两。”
饭桌之上,许庭光从菜碟里面,倒出来一些豆子,慢慢给杜修明算清楚这笔账。江浙产盐,一百余万,但官盐却只有八十万引,这算是指标。指标不够,那超指标的,则是以私盐的方式运出。
有人问,既然盐引能卖钱,而盐又有多,为何要限制指标,不能有多少盐,就放多少盐引?
无他,维持价格而已,这和后世限制钢产量,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留三分私盐,给地方开支。相当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算来算去,越算便越拧巴,因为层层转卖,朝廷又得层层去收。故而才诞生了盐司、盐法道、巡盐御史这些官员。在这里面,到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妥协和斗争,故而细账算不得,得算总账。
落到杜修明头上的任务,就是监督盐司将每年的盐税如数上交,然后再想办法在层层转卖的过程中,扣出来不少于二百万的盐税上交,这就算是巡盐御史合格了。
杜修明听得脑仁嗡嗡响,打断了许庭光的话:“盐政之弊在于繁杂,下官深知了。许中丞不妨说得更直白些,门外那些人是什么。”
许庭光这时也长叹一声:“盐务之繁杂,不是一顿饭说得清楚的。总之一句,贤弟身上的担子不轻啊。愚兄兼着巡盐和巡抚时,好歹能将手中的钱,左手挪右手,右手挪左手,灵活用着。贤弟巡盐之后,愚兄只怕手中银子不活了。”
杜修明指着外面的人道:“中丞的话,下官明白,外面那些商人,就是替中丞办事的吧?”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黄升开口道:“杜大人,不知许中丞的。在坐诸位大人,都要杜大人帮忙。”
杜修明环顾一周,果不其然,大家都向他投来期望的目光,这应当就是这饭局的主菜了。
许庭光对门外喊道:“外面那些人,从今往后,巡盐御史就是杜大人了,杜大人也就是你们这些人的天了。现在都进来见一见杜大人,往后多多孝敬杜大人,否则他可要拿你们开刀。”
只听得门外乱哄哄一阵,刚才那些商人,全都堆满了笑容,要进来给杜修明敬酒。此刻的杜修明方才发觉,自己这“二把手”,可是捏住了不少人的钱袋子,正因为如此,自己说话才有用。
杜修明也定了决心,许庭光的人,自己没成为一把手之前,决不能动他的。而是要利用这些钱袋子,将在场这些身居要职的官员握住,这就是拉帮结派的做法,利益栓系,简单又可靠。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杜修明自然是推杯换盏,来者不拒,在场都说他海量。许庭光更是一副松了口气的表情,他没想到杜修明没趁此机会提要求。
喜欢回到明朝当小兵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回到明朝当小兵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