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韶影的话,叶雪烛忙不迭地问顾寒时,“祝嵘外出回来了吗?”
顾寒时答:“已经回来了。”
叶雪烛又问:“他可有去见兴来一面?”
“还没有。”顾寒时说,“不过稍后应该会去。”
叶雪烛点头,又看向韶影,“华伯伯是不是认为,祝嵘或许知道淳王之子的下落?”
韶影解释,“这只是家主一定要亲自找祝嵘问话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
当年先帝建和帝驾崩,端佑大长公主入京奔丧,祝嵘曾秘密求见过端佑大长公主。
祝嵘当时称,淳王遭遇的山崩落石并非意外,建和帝也并非病逝,二人都是被静王与辅国公萧氏一族联手谋害的,而他手中握有静王与萧家的罪证。
祝嵘表示,自己愿将这些罪证全都交给端佑大长公主,请端佑大长公主会同诸位亲王与忠臣,揭发静王与萧家的罪行,拨乱反正,还冤死的淳王与先帝公道。
端佑大长公主虽早在二十年前就远嫁临安,不问京中事,更不问朝中政事,却也只是明面上不过问而已。
实则,端佑大长公主在京中,以及宫中,都安插有不少眼线,对宫中与朝中的事皆了如指掌。
端佑大长公主知道,祝嵘是静王的心腹。
尽管祝嵘言辞恳切,看起来毫不可疑,但端佑大长公主却没全然相信祝嵘的话。
端佑大长公主相信,她兄长建和帝与她侄儿淳王,包括之前死于船难的内阁次辅严方知,都是被静王和萧家联手谋害的。
这并非端佑大长公主的无端猜测,她手中握有一些证据,只是不够确凿而已。
而端佑大长公主不信的是,祝嵘的居心。
她疑心祝嵘是受静王与萧家之命,特意来试探于她。
端佑大长公主是建和帝唯一嫡亲的妹妹,在宗室中本就颇具威望,加之端佑大长公主所嫁,又是富可敌国的华家,威望便更高了。
虽然端佑大长公主与其夫家华氏一族,这些年只一门心思经商,从不参涉朝政之事,但多疑谨慎如萧家,知端佑大长公主的长子华尧,曾师从内阁次辅严方知,而严方知又是淳王的人。
萧家生怕来日夺储之争打响后,华家会因严方知的关系,鼎力支持淳王,因此从很早之前,就明里暗里打压华家。
如今严方知与淳王皆已不在人世,建和帝也驾崩了,虽说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要说萧家仍然忌惮华家,不放心华家,想要加以试探,也不是不可能。
任华家声望再高再富贵,也只是一介商贾,总归是无法与权势滔天的华家相抗衡的。
尽管端佑大长公主心里的确抱着要查清一切真相,为她兄长与侄儿报仇的心思,但端佑大长公主却清楚这仇要报,并不容易,需得从长计议。
她不可行差踏错半步,否则不但仇报不了,她身后的华家也会一并赔进去。
因此,任祝嵘如何情真意切,甚至当着端佑大长公主的面发了毒誓,发誓他所说的一切句句属实,端佑大长公主还是痛斥了祝嵘一通,并警告他莫要无事生非,便将人轰了出去。
事后,端佑大长公主一直都暗中派人盯着祝嵘。
这么多年过去,关于静王和萧家的罪证,端佑大长公主又收集到不少,但祝嵘这个人,她至今也没看透。
“如今可以肯定,当年祝嵘的确没骗大长公主。”韶影道,“家主说,若叫大长公主知道,大长公主心里一定会懊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年没有选择相信祝嵘。倘若大长公主当年信了祝嵘,那么接下来的许多事都能事半功倍,那件事也就不必筹谋这么多年了。”
“那件事?”叶雪烛问。
“疑心淳王与先帝的真正死因,不满萧家,甚至痛恨萧家的,可远不止华家一家。”韶影说,“大伙儿早就暗中联合起来,要谋划一件大事。”
慧黠如叶雪烛,自然能猜到那件大事究竟是什么事,于是问:“可有定下何时起事?”
韶影答:“眼下当今和萧家缠斗的正凶,等两方的力量都消耗的差不多,便会择机起事。就目前的情形看,两方还要再斗上一阵子,倘若在此期间,能将淳王之子找回来,那就再好不过。我估摸着最多再有两日,家主便能抵达寒宵城,之后我会同家主一道去青芒草原上找人。”
叶雪烛微微点了点头,与韶影说:“但愿那消息是真的,你同华伯伯能顺利的将淳王之子找回来。只是最近,青芒草原上不大太平,你们要一切小心。”
韶影应说:“小叶子放心,此番家主带了不少高手随行,你莫要为我们担心,只管安心把自己的身子养好。”
见天色已经不早,韶影叫叶雪烛早些安置,便起身要同华棠和沈兰泽告辞。
叶雪烛说自己白日里已经睡得够多,这会儿一点儿也不困,执意让三人留下,再陪她说会儿话。
于是,一群人又围坐在一起聊起来,从京都局势聊到了巫岚部,又从巫岚部聊到了北狄,最后又聊到了淳王之死。喜欢庆余欢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庆余欢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