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缺乏生产能力,国家经济极度依赖掠夺收益;
其二、经济的极度单一性,导致国家抗灾能力极差;
其三、游牧的生活方式,导致天然具有不团结基因。
此前,后突厥骑兵对唐朝北疆州郡的劫掠,使大批汉人奴隶、金帛、米粟、马匹流入,增强了后突厥的经济实力,使进入了辉煌的历史时刻。
但张仁愿攻击型防御体系的建立,使突厥铁骑南下劫掠之路受阻,国家财富无以增加,很快就诱发了突厥国内的矛盾。
为缓和国内的压力,默啜可汗不得不向西、向北方寻求发展。
但后突厥强行的掠夺政策,又使西域的突骑施、西突厥,东北方的铁勒诸部、奚、契丹,再次倒向唐朝寻求庇护,反而加剧了后突厥分崩离析的进度。
三受降城修筑后,自景龙三年(709年)至开元四年(716年)七年间,投唐的部落多达19支,遍及唐东北至西北各处边疆。
可见默啜可汗的穷兵黩武,不但收益很低,反而促成了以唐为首的反突厥联盟。
因此,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默啜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部,北庭唐军、西突厥十姓可汗、葛逻禄联手相助,大败后突厥。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默啜围攻北庭都护府(新疆吉木萨尔),再次被联军痛击,斩同俄特勤,默啜妹夫投降。
开元四年(716年),唐庭发布《命薛讷等与九姓铁勒共伐默啜制》,联合九姓铁勒南北夹击后突厥。
虽然,默啜在与九姓铁勒拔野古部交战中获胜,但班师途中,默啜恃胜轻归,被袭而死,传首长安。
默啜死后,后突厥汗国日窘,始终在和唐与交战中左右摇摆,国力愈发削弱。
终在天宝四年(745年)被唐、回鹘、葛逻禄联手绞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综上所述,张仁愿的三受降城体系,使中原王朝的军事堡垒,延伸至游牧民族腹地,北拓疆域三百余里,为后世防御北患的定制。
该防御体系,成功断绝了后突厥汗国的经济来源,导致突厥被迫转向西征、北伐、东击。
因此,三座受降城的作用,远超军事堡垒的范畴,实为后突厥由盛转衰的关键性因素。
故史料才有“三受降城者,皇唐之胜势也”之句,宋人在编撰《新唐书》时,给了张仁愿这样的评价:
“仁愿为将,号令严,将吏信伏,按边抚师,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宰相文武兼者,当时称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仁愿云。”
很多人可能更看重“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轰轰烈里,但一次两次的突袭,未见得能动摇游牧势力的根基。
而张仁愿的水磨工夫,却在之后四十年里,牢牢扼住突厥的命脉,使其萎缩而亡。
这才是以国为棋的顶级高手,不负李显“纾东顾之忧,释北垂之虑”的评价!喜欢唐朝好郎君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唐朝好郎君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