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用黄仁宇大佬的话来说,万历十五年可以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
宋应星就出生在这个无关紧要的年份。
宋应星是江西奉新县人,他的祖上真的很阔:宋应星的曾爷爷的爷爷官拜吏部尚书;高祖宋迪嘉也干到了吏部尚书;曾爷爷宋景更厉害,先后干了工部、吏部、兵部尚书。
不过到了宋应星的爷爷,开始走下坡路,仅是个举人了。宋应星他爹更不行,只能花钱捐了个秀才。
宋应星还算比较争气,先是顺利考上秀才,然后在县学里的时间除了研究四书五经外,其余的各种杂书也都看。
他有没有看过《金梅》不清楚,但他一定读过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沈括离的太远,李时珍在宋应星上小学的时候还健在。
据说宋应星对李时珍十分拜服,还特意去研究了一下那位人物。结果他发现,李时珍竟然是一个三次会试都没出头的人。一个考试都考不出来的学渣,竟然能编写出《本草纲目》,这事对宋应星的心理冲击很大。
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亲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第二年他们去京城会试,却名落孙山。
然后一直考啊考啊,三年三年又三年又又又,从万历考到天启考到崇祯元年,都没戏。比李时珍考的次数还多。
宋应星也从单身青年变成了两个娃的爹。
俩兄弟都一把年纪了,从此遂绝科举之念。
说到《天工开物》这部工艺百科全书,当然不是宋应星一个人闭门造车研究出来的。
他是把历年从各处学到的农业和手工业等知识作了一个总结,并对技术经验作了概括,使一个个、一项项的农业、手工业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文字。
也就是说,《天工开物》里面的内容,绝大部分明代就已经存在,只是没人写出来记录它。这也是天朝古代科技传承方面的一种悲哀。
当然,宋应星也有很多自己的新见解。他非常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分别体现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
这年月,如果不是知名人物,想出版一本大部头很难。因为要刻板、发行啥的成本很大。书商们又不会冒风险干赔本买卖。所以很多人出书只能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