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独立团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挑战不可能

第二百三十三章 挑战不可能(1 / 2)

白川义则这个老鬼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混到大将这个级别。

在分析了日军在上海的前几次战役失败的进过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和中国军队打消耗战。

中国人多啊,地大物博。随随便便一拉就是一个师一个军。

而小日本小啊,资源匮乏,人口又少。

当时总共就17个常备师团,三个师团在东北,两个师团在朝鲜。

上海开战后来了3个半(半个是指久留米混成旅团),国内剩下另一半得用于看家,守卫天皇至少要留四五个师团吧。

从兵力上已经相当捉襟见肘了。

而且通过情报及飞机侦察,中国方面也在向上海方向增兵。

其时,第47师(上官云相师)、第9师(蒋鼎文师)正向上海移动,第1师(胡宗南师)已接近长江北岸。

如果在这样耗下去,日军几个师团都会被在上海折腾光了。

那他回去天皇还不把他北海道去滴干活。就算天皇不办他,国内那些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家伙也会进言把他撤掉的。

那他的光辉岁月就留下了遗憾了。

白川义则决定亡命一蹬腿,采取日军用于进攻的看家绝活:包抄迂回。

并将地点选在了“七丫口”,长江边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落。

这里是中国军队的后方侧翼,如果在这里登陆,将具有相当的突然性。

同时,由于这一带河滩平坦开阔,也便于登陆部队上岸。

最主要的是,抢占七丫口后。往南,可完成对淞沪中国守军的迂回和包抄。

往西,可直取昆山,切断沪宁线,从而把中国援军挡在包围圈的外围。

白川的如意算盘是,由正面进攻的金泽师团和登陆的善通寺师团同时发起进攻,最终达到将19路军和第5军包围聚歼于大场、真如一带的目的。

这里不得不感叹这个老鬼子的思路是何等清晰。

他所构想的包围圈一旦从思路完全变成现实,中国的淞沪守军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不过老鬼子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有失算的时候。

他之算到了开始,没有算到自己的结局。

此时税警总团的总部里,汪寒和王赓也在看着墙上的地图。

对于日军新增援的部队的动向,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汪寒是了如指掌。

但是如果就这么简单的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

因为日军的这个计划和方案实在是太大胆和太诡异了。

而且历史不可能因为汪寒的到来而改变。

汪寒所做的就是将中国军队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保存国军的有生力量。

因为国军此次在上海投入的第五军是中国军队最精锐最优秀的军队。

不能因为日军的阴谋而造成重大损失。

而且汪寒就算将日军的登陆计划告诉税警总团的总团长王赓,以性格耿直的王赓肯定不会轻易相信。

只会层层上报,而最后时间就会浪费在这些繁琐的请示汇报当中。

汪寒仔细观察地图良久,将目光停留在了一个地方;“茜泾营”。

北宋年间,吴郡太守范仲淹在茜泾设镇屯兵,以固江、海防御。此后,茜泾的驻军情况,渐见于史。

南宋时期,据《太仓州志》称:韩世忠驻军海口(即今长江口),修建了用来瞭望举火报警的烟墩(烽火台)二十六座。

茜泾巡检司辖六座——茜泾墩、杨林墩、结字墩、十字墩、藏字墩、秋字墩。

均驻有兵士,且守备森严。

明初改杨林寨为杨林巡检司。

沿江有27座烽堠(即烽火台),分属四个巡检司派兵把守。

茜泾巡检司管辖七浦塘、花蒲口、谢家湾、杨林塘、大厍口五座烽堠。

清初,筑于明成化年间的浏河堡,三分之一坍于海,后监筑茜泾城。

茜泾城堡既为江海防要塞,建城时,按专拟的“城形风水论”建造,施工严密,建筑坚固。

东、南、西、北共设四座城门,东、南、西设三座水关。

城门和水关,其顶皆成拱形以砖石砌成,高大坚固。

南门在南城隍庙之南,瀂漕河左首,水关在右,旱门高大,水门低而阔;

东门在镇东半腰甲卯方,新塘之左,水关在右。旱门高而稍狭;

西门在镇西,三官堂西首,只开旱门,不设水关;

北门在广孝寺之西首,镇北中间,不可开洩水关宜设在辛西北方。

城外有护城河围绕,河阔三丈五,深二丈。城内有濠,濠基宽五丈。

防御设施在当时实属一流。

日军如果在“七丫口”登陆, “茜泾营”是必经之地。

而在附近大多处于平原地形,不利于防御,只有“茜泾营”这个地方有城有堡。

如果派兵据守,应该可以抵挡住日军前插的路线,为中国军队争取战略调整赢得宝贵的时间。

汪寒对王赓说道;“王总团长,日军近日增兵两个师团,兵力已达八九万之多。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