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了渡边的所谓长篇大论后,“菊之刺”小组开始干活。这次他们的装备比较齐全;
有洋马三匹,蒙古马一匹(鞍装俱全)。
三八式马枪一支、南部式手枪两支;
望远镜一架;
测板标杆标锁一套,图板一块,PH试纸工具箱。
圆框罗盘针各一件;
寒暑温度计一具;
天幕(帐篷)一架,防雨具五套;
皮衣、罐头食品等数件。
寒暑表、指北针、测量仪器等。
日文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一张;(二)中文同比例之军用地图(前奉天测量局出版)一张。(中、日两种军用地图都经用铅笔勾改,显然是经现场印证后校对过的);
他们利用工具进行了测量。
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
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
就在这伙人在岸边忙绿的时候,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两个人的影子。
这是黄河岸边的摆渡人,他们发现了在黄河岸边的“菊之刺”小组的成员。
一般情况下,黄河沿岸荒芜的地方基本上不会有人到这个地方来,作为摆渡人,就是用船把人从此岸送到彼岸的人。
今天也是在黄河岸边碰运气而已,看有没有急事想渡河的老百姓,他们会帮他们渡河。
这两个摆渡人是兄弟,一个叫阿大,一个叫阿二,是黄河岸边土生土长的黄土地汉子。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阿大,阿二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在黄河岸边的一处窑洞里,居住着他们的家人和其他的黄土百姓,有他们的父母,妻子,还有五六个儿女。
如今战乱时期,百业凋零,生活极不容易。
在黄河边沟壑纵横的地方,能够种庄稼的土地非常的稀少和珍贵。
有一块庄稼地比金子还金贵,阿大和阿二两人种了一小块高粱地,他们用双手伺弄着、用汗水浇灌着、用心血抚育着,就是希望这黄土地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与收获。
春天,挑肥耕田,在这块土地上撒下了一年的希望。
夏日,顶着炎炎的烈日耕种着庄稼地。
秋天,汉子们挑起箩筐,把尺把长的玉米**一担一担往家里运。
冬天,黄土地上的汉子们该歇歇了吧。
可他们却得上山,拾回一垛垛的柴火,那捆捆百多斤的柴火码在院边,像小山一样,预备大雪封山的日子,家里不至于挨冻受困。
黄土地上的汉子们肩上担着一家人的生计。
他们知道,婆姨娃娃们指望着他们。
黄土地上的汉子们总是委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他们再苦再累不流泪,再艰再难无怨言。
是他们无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