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谈到“五虎将”咱们就从第一个虎将杨爱源说起。
杨爱源,字星如,号革非,山西省五台县上门限石村人。
据山西代县杨忠武祠《杨氏族谱》记载,杨爱源将军是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后裔。
杨衮是《杨氏族谱》的一世祖。杨衮仕北汉为政事令,后为霍山郡王。杨爱源是杨业的38世孙、杨再兴的31世孙、杨山的26世孙。
杨家族谱如下;
1世杨衮有三子:杨杰安、杨杰康、杨业。
2世杨业有八子: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昭、杨延朗、杨延兴、杨延玉。
3世杨延朗有三子:杨宗保、杨宗政、杨宗勉。
4世杨宗保有三子:杨文广、杨充广、杨文贵(后改名杨贵迁)。
5世杨文广有三子: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
6世杨邦玉有一子:杨广荣。
7世杨广荣有一子:杨畋。
8世杨畋有四子: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杨再兴。
9世杨再兴有三子: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后改名杨义)。
后略,,,,,,。
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正宗传人,名将之后。
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二期。1912年,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
1914年,完成学业,暂入北洋系段祺瑞部见习。见习期满后,应阎锡山之邀回山西,供职军政两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出身的杨爱源在晋军中备受重视,甫一加入即被委为连长。旋即,又升任营长。
1916年初,阎锡山将投晋的商震所部编为一个团,杨爱源营编入商团,借充实之名,行牵制之实。这样,杨爱源一度成为商震的部属。
杨爱源在晋军中以为人忠厚、谨慎职守著称,因此在得到阎锡山信任和重用的同时,亦颇有人缘。
曾为商震部属的杨爱源,后来一直与商震同步升迁,商震非但不忌,还引为知。
1917年秋,杨爱源率所部第1团第3营随旅长商震赴湘作战,遭遇伏击,大部分官兵被俘缴械。
当时晋军满打满算只有两个整旅,一个旅血本无归,损失可谓惨重。
消息传回山西,深感折翼之痛的阎锡山焦急之余,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却是:“打听杨爱源的下落。”
正因为有阎锡山的厚爱,征湘之役失败后,杨爱源不仅没有蒙受处分,而且官升一级,由第3营营长递补第1团团长,跨入晋军高级将领之列。
此后,随着晋军的一次次扩充,杨爱源步步升迁:1924年冬由团长升任第6旅少将旅长;1926年升任第6师中将师长;1927年易帜北伐前,再升一级,成了第2军军长,与商震、徐永昌齐名。
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阎锡山下野,山西军政大权由晋绥警备司令部掌管,徐永昌为司令。杨爱源为副司令,却掌管实权。
蒋介石一再对杨爱源进行诱惑,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派人先送给他50万元大洋,不到一个月又送40万大洋。
杨爱源收下后,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个人不要,把手下将领们喊过来,一商量,一起分了,然后造了一个花名册,派人送还蒋介石,连一个谢字都没说。
蒋介石拉不动杨爱源,气得要死,只好转而拉徐永昌。
这个杨爱源忠厚不忠厚?
而杨爱源虽然掌管实权,却与徐永昌相处很好,诚恳相处,谨慎办事,徐永昌对人说:“星如够个忠厚人了。”
杨爱源对上司忠厚,对国家也忠厚。
所以汪寒看中了杨的人品,将整编第一师交给杨爱源指挥。这一点阎锡山也非常认可。
部队里面,只要是挂着第一头衔的,那都是标杆中的标杆,精锐中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