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独立团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英雄也

第五百五十二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英雄也(1 / 2)

1937年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接替第六师担任宝山城防。

姚子青全营抵达宝山县城。

因战火迫近,城内居民拖儿带女先后迁避他乡,宝山成为一座孤城。

站在海堤瞭望,江上日舰虎视眈眈。面对强势的敌人,姚子青对全体官兵说:“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宝山不可丢!”

姚子青是一个广东人,他身上还有一个客家人的身份。

客家人在今天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实他们祖居中原。

在以千年为单位的历史长河中,客家先民们为躲避战乱,屡次向南迁移。

客家的千年南迁史,是最为伟大的移民史诗之一。

中国广东省是国内客家人分布的第一大省,其中又以梅州为最。

在清末民国的乱世之中,客家人居于东南沿海,成为了应对冲击和变革的先锋力量。

1908年,在光绪皇帝人生的最后一年里,数千里之外的广东梅州平远,出生了一个平凡的客家婴儿。

被取名为姚子青的新生儿,是家中的第五子。

姚家家徒四壁,人口众多,但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姚家人还是毫不含糊。

全家省吃俭用,也要供应自家子弟求学。

姚子青当真是求学的一块料,在那个全国80%文盲的时代里,姚子青就读本乡景清小学,毕业后考进了县里的平远中学。

在平远中学求学期间,姚子青聪颖过人,生性善良。

姚子青虽是南方人,但却是南人北相,生得魁梧英俊。

他的父亲姚苍士对自己的这个孩子非常自豪,指望他为家族争光,为国家出力。

广东是近现代史上充满着革命热情的省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客家人也是心系革命。

早在同盟会时期,海外的客家华侨就以各种方式来支持革命党的抗清运动。

此后,广东省不断聚集各方的革命人士,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之省。

1926年,北伐开启,18岁的姚子青长大成人,在这种热烈的革命氛围下,投笔从戎的热情已是不可阻挡。

姚子青投考当时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在六期步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国军五十二师上尉连长。

姚子青业务水平高,升职很快。多次进入军校里深造,其军事素养为人称道。周围的人都认为姚子青的前途不可估量。

但日寇的铁蹄打乱了全体中国人的生活,姚子青身为军人,也自然没有退缩的权力与意识。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

8月13日,又在上海挑起战端。

姚子青此时是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三营中校营长,29岁的年纪,当上了主力营营长,战事重担压在这个年轻的客家人肩上。

日军进围上海,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几乎是可以随处寻找登陆地点登陆。

上海宝山位于上海北郊,宝山城位于吴淞口,东南北三面临海,地势险要,是阻击敌舰闯进长江口岸的重要防线,也是保卫上海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

一旦日军登陆得手,很容易迂回包围上海市区,造成主力被围的后果。

十八军前线军力捉襟见肘,驻守宝山县城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姚子青和全营将士的身上。

姚子青的第三营来自国军精锐,大名鼎鼎的第十八军。

国民革命军第18军诞生在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

军阀混战时期成名,围剿红军时期壮大,抗日烽火建功。

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陈诚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骨干部队11师。

“木”则代表18军(该部因“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故而得名。),它也是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等将领日后赖以晋阶的基础。

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之嫡系部队。

骨干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18军隶属第15集团军,罗卓英任军长,辖第11师,黄维任师长;第14师,霍揆彰任师长。

第67师,李树森任师长;第98师,夏楚中任师长。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