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昭刚刚班师回朝后不久,陇西方面又传来了好消息:
姜维得知诸葛诞兵败身亡,而司马昭又班师回朝的情报之后,认为再进攻长城夺取魏军雍州的粮仓大营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他选择放弃继续北上,趁着夜色从沈岭前线退回汉中,此次北伐也就这样无疾而终,而魏国西境的危机也得以解除。
看到司马望送来的战报之后,司马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着堂下的众人说道:
“若不是邓艾将军及时率军奔袭赶到,恐怕望兄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我早就和你们说过,只要有邓艾坐镇陇西,姜维就难以掠取我大魏的一寸一地。”
司马昭对邓艾的褒奖在钟会听起来却感到颇为刺耳,在他看来司马昭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提及邓艾的功勋,这是有意识的想要把邓艾提拔至心腹之臣的第一位置。
战后司马昭对于此次有功之人的封赏也开出一个详细的名单:
1、邓艾升为征西将军,前后共增加始邑六千六百户,替代司马望接管全部雍州防务;
2、司马望征召回朝,拜卫将军,令中领军,掌管宫中禁军;
3、钟会转任太仆,封陈侯爵;
4、王基转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封东武候爵;
5、陈骞升任安东将军,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封广陵候爵;
6、胡奋升迁为骠骑大将军,增加封邑两千户;
7、王昶增加封邑一千户,加上先前所封共计四千七百户,升任司空,但考虑其身体状况不予召回朝中,继续留守荆州持节都督诸军;
8、贾充进封宜阳乡候爵;
其余有战功者,诸如胡烈、州泰等人都不同程度的予以封赏。
从这份名单的受赏顺序来看邓艾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这恰恰是钟会最不能够容忍的,毕竟邓艾这一次只有牵制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和姜维正面对战,而钟会却认为自己在讨伐诸葛诞的战事之中屡献奇策,功劳绝对应该在邓艾之上,可司马昭却很少在人前提及自己,这次的封赏自己也是最少的,这让钟会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失衡。
在朝会之时曹髦看到了这份奏请封赏的名单,发现司马昭将该有资格得到封赏的人,一个不落的都写了进去,但是唯独有一个人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名单之中,那就是司马昭本人。
其实细想一下也很简单,司马昭总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写应当如何封赏吧,这也将曹髦明目张胆的架空了,更会遭至朝堂上一些对魏室忠心耿耿之臣的反对和排斥。
不过这也等于将难题又丢回给了曹髦,因为司马昭此次身为平定诸葛诞之乱的军事总指挥,功劳理应是最大的,如果不封赏的话对外也难以交代。
然而相比起其他的人来说,司马昭的封赏才是令曹髦最为不愿意也是最为头疼的,他的爵位已经到了侯爵的最高等,如果再升高爵位的话,那就只有封公或是封王了,可是自从曹魏开国以来,从没有任何一个非曹氏宗亲封得公爵和王爵,一旦让司马昭得到了公爵甚至是更高的王爵,那么会更进一步的威胁曹髦的地位。
左思右想之后,曹髦决定暂时搁置对司马昭的赏赐,同时对于司马昭所提出来的所有封赏臣工一律予以批准。
这个时候朝中已经开始有些人对曹髦迟迟不封赏司马昭进行私底下的议论,但司马昭本人却似乎并不在意。
很快就有三个人上表推辞了朝廷给予自己的赏赐。
头一个就是坐镇徐州的胡奋,他认为自己在此次讨伐诸葛诞的战事之中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之所以能够斩杀诸葛诞也全都是因为之前陈骞和王基等人的功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享受这么高的荣宠和封赏;
第二个就是王基,他也认为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之所以最后能够获胜全都是底下的将士文官们筹谋作战得力,应当将功劳分给他们才是,这样一来也能够彰显司马昭对基层官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