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的请辞表司马昭看后都对他们大加赞赏,他对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和妻子王元姬说道:
“玄威和伯興都是识得大体的人,他们的目光都看得很远。”
不过对于这第三个上表请辞的人,司马昭可就没有那么高的评价了。
他就是钟会,钟会在请辞封赏的奏疏之中声明自己并未亲自上前线与将士们奋力厮杀,实在难以担当如此丰厚的赏赐,他愿意以一个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将军幕府之中担任记室,继续为司马昭出谋划策。
司马昭看后不过是付之一笑:
“他这是在怪我没有让他得到领兵独自作战、建立军功的机会。”
王元姬历来对钟会就持保留看法:
“我看得出来,她一向以邓艾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今邓艾身在雍州并未与姜维开战,就得到了整个雍州的兵权,可他却还是隶属文职,心生不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过钟会这样的一个人是不能够被赋予过多权力的,否则恐怕他会做出格的事情来...”
司马炎听得出来母亲对钟会始终存有防备之心,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发表任何的意见。
之后洛阳城内对于司马昭有讨伐叛逆如此大功,却没有被封赏的议论越来越多,而且这种传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到大街小巷人人皆知的程度。
更令曹髦感到紧张的,是讨论这些事的人大多数都是对曹髦和朝廷表示出不满的情绪。
这一次的事情让司马孚和陈泰想起了之前城门口入城式时所发生的事,于是他们立刻开始分头追查此事。
然而他们刚刚调查不久,就发现这次和上次明显不同,上次他们很快就查到了第一个高呼“大将军”万岁的人,不过很快这个人就自杀身亡了。
可这次他们连一丝蛛丝马迹都查不到,可见如果这两件事是有所关联的话,那么明显这次幕后主使的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完全没有露出任何马脚。而且他也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迫使曹髦不得不做出了封赏司马昭的决定。
在王沈的建议之下,曹髦先是下诏将司马昭先前屯军的丘头改名为武丘,以此来彰显司马昭在讨伐诸葛诞的战事之中所立下的功勋。
至于针对司马昭的实质性封赏,则让曹髦伤透了脑筋。
王沈再度对曹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今再要加封司马昭的话,除了封公之外已经别无选择,况且这个时候也需要一个头衔来稳住司马昭,让他及时是想要有篡逆之心也没有作乱的理由了。”
曹髦觉得王沈说的有道理,便问道:
“那依爱卿之见,应当如何封赏才为妥当?”
似乎王沈对这个问题早就有所考虑,他挥笔在曹髦面前的绢帛之上写下了一个“晋”字:
“就以‘晋’为司马昭公爵之位的封号,以太原为核心并州划分出一块土地成为他的属国,这样一来必定可以平息朝野之间的议论。”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曹髦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他只能接受王沈的意见:
“看来也只能照此办理了...”
曹髦做梦也没有想到,整整八年之后,曹氏所通知的魏国正是被以司马氏所建立的晋国所替代,魏室也彻底消失于历史的记载之中...
喜欢大·司马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司马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