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曰:
平生心力坐销磨,
纸上烟云过眼多,
拟筑书仓却半老,
只合说事以东坡。
笔记体,或曰小品,是中华文学的奇葩。从《淮南子》《山海经》到《世说》《英雄记》,中华优秀的笔记体作品,一开始就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我入笔记的坑,就是看了南袁北纪的笔记小说《子不语》与《阅微》,南袁北纪都是大才,他们的笔记体不过是游戏之作,小技耳。我觉得《子不语》与《阅微》不比《聊斋》差,江湖名声差这么多是不应该的,也许《聊斋》是作者的全部心血,而《子不语》与《阅微》在南袁北纪的文集里连个角也占不上吧。当然,我的谬史氏评论手法,倒是完全剽窃自《聊斋》。)
我的拙作,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种笔记体、小品文,拾先贤余唾,集方家途说,记己一念,博人一乐,仅此而已。既然我写的也是这种货色,那么对我大宋的这路货色格外感兴趣一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好在我大宋像我这样牛逼的货色有很多,写得那叫一个丧心病狂啊!
不过,唐传奇优秀不优秀?优秀!清说鬼文艺不文艺?文艺!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敢写当下、写现实呢?要搞些玄幻、狐鬼来影射呢?又有谁像宋人笔记那样,肆无忌惮,说得全是本朝,还无惧泄露禁中语?说到底,还是言论环境啊同志们!大宋的文人笔记格外值得研究,无他,你很难找得到其他时代能给文人这么好的说话环境了,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下喷薄出的作品中,我们更能找到一些深层次的内容。
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
“只合说事以东坡”,东坡自己也整笔记,一本叫《东坡诗话》,不过名气不大,真伪存疑。如果是东坡写得,那么在东坡所有才能中,写笔记体文字的功力怕是在同侪中最拿不出手的吧。还有本《东坡志林》,看起来东坡还真是什么东西都能掺一脚啊。
大宋出名的笔记体文集,一个叫《邵氏见闻》,是邵氏的力作,邵氏一门三邵在文化史上可都不差,(不是湘江那个邵氏哦。)另一个叫《容斋》,是洪氏的力作,洪氏一门三洪在文化史上可都不差,(老毛最爱的据说就是《容斋》,一生形影不离,死前看的最后一本也是此。老毛人不怎么样,眼光可是很毒的。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致函谢觉哉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 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1972年毛泽东曾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这两系列巨著,一个北宋,一个南宋,当史书来读,一点没有问题,很多东西比史书还详尽;很多史书,也抄它们抄得不亦乐乎。可见要写得好,作者本身功力与作者家族功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