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9年,都没有进行过一次审计,而先后四任老总也从没有过交接。
93年有人管亚细亚借款,只是跟王隋舟口头上打了个招呼就借走了800万。
最后只还回来300万,其余的不了了之,在鼎盛时期亚细亚的营业额1个亿1个亿的往上翻,但纯利润却从没有超过1000万。
亚细亚始终是看着热闹,但并不怎么赚钱。
此外,亚细亚对于顾客百般讨好。
但对于合作伙伴的供货商却显得十分刻薄。
长期拖欠供货商的货款,向下压榨,以盘活自己的流动资金,这让行业内对于亚细亚又爱又恨,平时没事的时候,供货商也自然忍气吞声,而一旦出现危机。
供货商必然是翻脸无情。
91年的时候亚细亚就开始向外寻求扩张,他在海南开办亚细亚酒店,当时还是搞的那一套,礼仪小姐和仪仗队在门口进行欢迎仪式,以此来标新立异。
当时还搞了很多新玩意,比如服务员穿着旱冰鞋上菜,还宣布,顾客来评定菜品质量,如果吃得不好可以不付费,不过菜也实在是做的一般,结果真的一堆人不付费。
然后王隋舟认为这可能还是服务不够热情,形象不够饱满,却从来不在菜品质量和口味上下功夫。
于是坚持玩着花样的这样干,结果10个月惨淡经营后,酒店终于……倒闭了。
随后王隋舟扩张之心一直不死,他总想走出郑登这个狭小的空间,92年新加坡商人在北京投资了燕莎商城,踹开了现代商场的大门,随后93年岛国八佰伴又在北京开办赛特商城,王隋舟随即判断,90年代末将是外商全面进攻占领瓜分大陆零售的时期。
于是他大声疾呼,现在是零售商业的生死存亡之秋。
随后,他北上京城,跟老字号的王府井百货和城乡贸易中心的老总们探讨联合的事情,但这些老总们根本没有这个意识,甚至认为赛特不值一提。
于是在商业抗日的道路上,只剩下了王隋舟孤单的背影。
但他并不灰心,开始扩股成立郑登亚细亚集团,股东由2家扩充到5家,这些合伙人都是金融精英和地产大佬,他们一起簇拥着王隋舟,把他送上了连锁的不归路。
他们的计划是,2000年前,以零售为龙头,金融地产为两翼,建立实业开发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00亿,全国第一。
他们要在全国建设2万平米的大型零售商场超过25家,5000平米以上的100家,2000-5000的500家,还要建造亚细亚摩天大楼,至少68层,后来改成了120层,要盖成一个历史丰碑。
然后在商业中心周边都要配套地产开发,旅游酒店,写字楼,别墅群等。
而且还要开亚细亚服装厂,印刷厂,工艺品厂,快餐公司。
重点打造亚细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