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昏柔的光线下,那深色的木桌木椅,桌上的咖啡中那一支细柄的不锈钢勺,那一小壶淡奶,小瓷桶里面的小包砂糖等等。
随意往那一杯咖啡中加些淡奶,然后撕开一包糖,于是,便能听见砂糖翩然洒落的声音。
这种氛围会骤然将人带入到一个很遥远的世界里,仿佛只有这个世界里谁也看不到谁,谁也妨碍不到谁。
向往咖啡馆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调,这是咖啡馆天生应具备的一切。
在夏国人心中,和这种感觉最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就是星巴克。
当星巴克第一次出现在夏国人的视野中时,咖啡文化也慢慢进入了夏国老百姓的生活。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上采摘和种植咖啡了。
成品咖啡何时进入夏国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而史书最早有咖啡记载的便是1884年夏国首棵咖啡树在台湾的种植了。
清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应该会是个适合种植咖啡的好地理。
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一百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到台湾种植,从而便成了夏国咖啡的“鼻祖”了。
而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20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
现在在夏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的厦门等地就有一百多年前引进的咖啡树的种植,也就是所谓的“Chinese coffee”了。
夏国咖啡的种植起步虽然较晚,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夏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洋文化的大举入侵,咖啡也渐渐进入了百姓的生活。
在夏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小资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喝咖啡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也充斥着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
人们对“星巴克(star bucks)”的追求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咖啡屋、西餐厅成为人们商务、休闲乃至谈恋爱的好地方。
咖啡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无论是新鲜研磨的咖啡豆,还是刚刚冲出的60°C的热咖啡,都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令人沉醉。
星巴克首选、意大利特浓咖啡、卡布其顿、拿铁、风味咖啡,为光顾咖啡屋的人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口味。
夏国人也逐渐喜欢自己做咖啡了。
亲手为爱人做一杯新鲜的热咖啡,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在这种文化浸润下,人们会很自然而然的认为,每天品着星巴克的咖啡,吃着哈根达斯的甜品,背着时尚的名牌包包的生活很惬意,很小资,拥有很高的生活品质。
咖啡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和代名词。
随着夏国变得更加富足,咖啡文化正在这个饮茶者的土地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