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中言道:“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袁崇焕赴任前,专门前往拜见革职听勘在京的熊廷弼。熊廷弼已被打入天牢,袁崇焕特地进宫请旨,说要见见熊廷弼,探讨辽东战败的原因,对将来大有好处。天启皇帝犹豫半天才答应下来,派钦差送袁崇焕去见熊廷弼。
钦差带着皇帝谕旨,一路护送袁崇焕进入戒备森严的天牢,连进几道门,弯弯曲曲,来到最里面的天字号牢房。袁崇焕上前一看,里面一个五十来岁的胖老头,蓬头垢面,蜷缩在角落里,袁崇焕连喊了几声“熊经略”,他才抬起头来。
袁崇焕看了不胜哀悯,自我介绍了一番,恭恭敬敬地说:“熊经略,下官即将赴任辽东,大人有何计策教我破敌?”
熊廷弼沉思了半天,反问:“袁大人准备怎么办?”袁崇焕沉吟道:“敌军新胜,锐气正旺,不宜轻易出战。兵法云,避其朝锐,击其暮归。我意先坚守,伺机再出击!”
熊廷弼大喜,喜极而泣,从木栅栏里伸出手,紧紧握住袁崇焕的手说:“大人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有大人前往,辽东无忧矣!老夫并非败于努尔哈赤之手,而是败于朝廷党争!堂堂一个经略,却调不动千人以上的兵马!王化贞手握十四万重兵,却不听老夫号令!朝中大臣,还为王化贞撑腰,处处斥责老夫不对,这仗还怎么打?”
袁崇焕安慰熊廷弼一番,二人商议恢复辽东方略,诚恳交谈,竟然一直谈道晚上!
钦差催促袁崇焕出去,说自己要回宫复命了。熊廷弼紧紧握着袁崇焕的手叮嘱道:“袁大人,前车之鉴呀!要想打胜仗,必须手中握有重兵,这样才能掌握主动!若是调不动兵马,我劝大人还是别去辽东了。”接着把自己部将孙承宗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和盘托出。
袁崇焕深以为然,再三拜谢熊廷弼,跟着钦差进宫,连夜求见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听说袁崇焕要重建一支军队,面露难色,说:“全国军队庞大,每年要养活这些士兵,耗费钱粮无数!若是再建一支军队,恐怕财力不支......是否调其他关隘的劲旅,前去辽东作战?”
袁崇焕激动地跪奏:“陛下!我朝军队是多,但各有防地,除了后金,还要防备鞑靼、蒙古、瓦剌,不能轻易调动!太祖皇帝设立‘九边’,就是防范这些异族入寇。而且‘九边’的兵马,曾经调一部分去辽东,却毫无建树,不堪大用!辽东虽然吃紧,但江南富庶之地未受影响,税赋征收正常,应该负担得起重建一支‘关宁军’。熊廷弼的部将孙承宗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确是上策!辽东惨遭后进军蹂躏,百姓无不痛恨,自古哀兵必胜!微臣就地招募军马,定然是一呼百应!让辽东本地人以“耕战”结合的方式自行防御,平时耕地种粮,充作军粮,战时化民为兵,拿起武器杀敌,朝廷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天启皇帝犹豫半天,说:“兹事体大,待明日朝议后再决。”袁崇焕磕头退出,第二天早朝,君臣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皇帝采纳了袁崇焕的策略,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开始用本地将领招募本地精壮,组建关宁军,部分军费物资由朝廷调拨。
第二天,袁崇焕去兵部领了皇帝特拨的十万两军费,带着乌有贵出发赴任。袁崇焕心情大好,写了一首《边中送别》,抒发出京赴辽的雄心与抱负: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袁崇焕赴任后,先驻山海关,不久移驻中前所。当时山海关外广大地域,为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占据,袁崇焕便驻守关内。
这时朝廷采纳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奏议,对边外蒙古部落实行“抚赏”政策,就是颁发赏银,争取他们同明朝结盟,共同抵御后金。一些蒙古部落首领接受了“抚赏”,辽东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到山海关外中前所,便于与蒙古部联络。
袁崇焕很快与蒙古哈剌慎等部打成一片,惦记着筹建“关宁军”的事,几次上疏请求,王在晋同意袁崇焕迁往前屯,已近前线。
袁崇焕受命之后,带了乌有贵连夜赶路。为了不被后金军哨探发现,袁崇焕决定走小路。一路尽是荒山野岭,沿途不住地听到虎豹的叫声,胆大如乌有贵都面有惧色,袁崇焕却毫不在乎,终于在天明时,赶到前屯城内。
将士们得知袁崇焕是夜间走小路赶来,都赞叹他的勇敢与胆量,士气大振!
王在晋更加信任、器重袁崇焕,于七月初上表朝廷,题请任命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负责招募兵勇,安置辽民流亡、失业者,以及明军的溃兵。
袁崇焕带着乌有贵开始招募兵勇,一试膂力,二试胆略,三试忠诚!袁崇焕并且写家书送回老家,从家乡招募了一批兵勇。他推荐叔父袁玉佩负责招募广东兵,又从广西调集狼兵,由他的亲戚、为人慷慨且善武艺的林凤翔带领。他们中包括袁崇焕生平所结纳的死士谢尚政、洪安澜、罗立等人,朝廷一一批准。(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很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亦称广西猴兵、猿兵等。)
就在袁崇焕刻苦训练士兵的时候,与辽东经略王在晋发生了争议。
王在晋提出在山海关外叫八里铺的地方,再建一座城,设官兵四万,护卫山海关,以为掎角之势,防止努尔哈赤忽然进攻山海关,措手不及!
袁崇焕却认为,不应当在近在咫尺的八里铺筑城,这是消极防御,而应当在山海关外二百里的地方--宁远,修筑坚城,设立宁远卫,捍卫山海关,拱卫京师。两人意见不合,发生尖锐争论。
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袁崇焕直接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认为不能凭主观猜测,于是皇帝派曾做过自己老师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前往辽东巡视,了解边情,决策方略。加封孙承宗为太子太保,并赏赐蟒袍、玉带、银币等。
孙承宗到后,王在晋主张尽弃山海关外城池、台堡、土地、军民,退守山海关的消极防御兵略,遭到了巡边大学士孙承宗的批评。王在晋虽经孙承宗“推心告语,凡七昼夜”的规劝,仍固执己见,冥顽不化。孙承宗只好上奏朝廷,免去王在晋辽东经略的职务,奏经旨准,自任督师。
孙承宗上任后,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奏报关外防守方略--修宁远卫城,建关宁锦防线(山海关—宁远—锦州)朝廷准奏,孙承宗、袁崇焕等在辽西建立山海关至锦州的关宁锦军事防线,阻遏后金军渡河西进,卫守关门,以固京师。
喜欢孤臣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孤臣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