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届的乡试,将于今年八月初九在金陵开考。
萃贤书院的乡试冲刺班里,挤挤挨挨坐满了三十余位即将走向考场的学子,自六月开始,书院抽调最好的师资力量对这批考生做最后的针对性考前辅导,以期多考出几个举人,打响书院的名声。
眼看已到七月下旬,冲刺班即将散馆,贾琛的同窗好友李庭芳约了他,还有张守约、应晨,一起赶赴金陵应考。他们四个都属于官宦子弟,家资富有,属于比较有进取心的公子哥圈子。李庭芳家在金陵贡院附近有一所私宅,四人约好在李府借住直到发榜,这比住在人员混杂的客栈强多了。
学院的夫子视他们四人为本次秋闱的种子选手——萃贤四剑客,各种考试规矩、应带之物、禁忌事项,一一悉心嘱咐,只盼各个高中,给学院增光添彩。
贾琛赶回林家收拾行李,准备次日出行事宜。林如海见贾琛身边只跟着杨喜一个小厮伺候,他不放心,又派了自己身边一个叫沈汀的健仆給他用。杨喜今年十六岁了,爱吃爱玩就是不长个,胖乎乎的一身孩气,看着确实不太牢靠。而沈汀是个高大威武手上还有些功夫的壮汉,又粗通文墨,比杨喜要能干的多。
林如海没多说什么,只拍拍贾琛的肩头,让他尽力而为即可。
扬州到金陵不过二百多里路,水路陆路都很便捷。贾琛一行人选了更舒适的水路。长江上客船商船往来密集,不过两日,他们就到了金陵。当日各人便带着户籍名帖到贡院报名应试。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金陵府及下属府县的秀才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金陵城热闹非常,听说还有人设下赌局,赌的是上榜学子的名号。
贾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临阵磨枪。他面上平静,心里其实是紧张的!奋斗了那么久,他也想得到好结果。
关于他能不能考上举人的问题,临行前还去问过书院教员孟夫子,死皮赖脸的请他的老师估量估量他的中举可能性。
孟夫子是林如海的旧友,当初就是靠他给贾琛开后门才得以入书院就读。孟夫子白了自己的得意门生一眼,优哉游哉摇摇扇子,“两可之间,考完便知。”
瞧这话说的!
贾琛也偷偷翻白眼,不巧老头眼尖竟瞧了去,一怒之下把他赶出门,还骂道:“真金不怕火炼,哪个学子不是一关一关考过来的?偏你矫情,还没上考场就胆怯了?没出息!我若说你不行,难道你就直接弃考认输不成?”
矫情的贾琛差点挨了一顿戒尺,不过考前焦虑综合征倒是不药而愈了。一鼓作气,搏命一搏就是了!怕个球!
八月初九,考试开始。
乡试在贡院举行,分三场,共九日,八月初九第一场,试四书文三题,五言八韵诗三首;八月十二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题(考生择其一而答之)、律法、算学、杂文各两题;八月十五第三场,试以策问五篇。
金陵考生共计二千一百八十六人,乡试的录取比例约在百五,由此推论,也就是说此次新晋举人数量约在百人左右。
考场如战场,这竞争比考一本还惨烈!
不说贾琛是如何在考场上挥斥方遒。只说林家,林如海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这天,林如海请了萃贤书院的孟夫子来家里喝茶。巡盐御史林大人撵走了奴仆,放下身段亲自给孟夫子倒茶。
上好的雨前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是孟夫子的最爱。
刚端起茶碗,还没品上两口呢,林如海便忍不住开口道:“孟兄见谅。乡试如期开考,也不知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儿,考的如何了?我这几日,日夜悬心,夜不能寐,不得已只好把孟兄请来称量称量那孩子的学识,也不知够不够的上举人之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