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damingxiao-paobing&bookmark=191"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192 貓和老鼠
李定國躺着中槍,那只是討伐不沾泥當中的一個有趣的小插曲,無關要緊,無傷大雅,陸皓山的主要任務,還是爲了不沾泥。
由文轉武,就指望他了。
回營後,陸皓山只是稍稍休息了一下,馬上就把望遠鏡分發下去,三個斥候小隊的隊長各獲得一具望遠鏡,私衛隊的唐強獲得一具,出人意料的是,那糾察隊的小隊長李定國也獲得陸皓山分發一具,着實讓不少人眼紅,包括他的親叔叔李念。
爲了這位有名將潛質明日之星能順利成長,陸皓山可以說花了不少功夫,爲了讓他知道下層士兵的疾苦,一直讓李定國擔任小隊長一職,沒有優待,反而有意識讓他鍛鍊成長,給他分一具望遠鏡,就是讓他看看別人怎麼用兵,怎麼變化,讓他在戰鬥中默然潛化,要是李定國能提前成長或成長得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好,那就更好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陸皓山一共打造了六具單筒望遠鏡,三個偵察小隊分去了三具,李定國和老三唐強各一具,還有一具當然是留給自己自用,那也是最好的一支。
李定國拿到望遠鏡後,這才明白爲什麼叔父爲什麼對自己說那番奇怪的話,當他得知大隊長也看到自己撒尿的樣子,一下子臉都紅了,以至有幾天他一看到陸皓山便遠遠的地躲開。
丟人真是丟到姥姥家了。
陸皓山本想休息二天再去找不沾泥的蹤跡,無論怎麼,實實在在立上一功再說,可就在陸皓山回營的第二天,李念攜着情報走進陸皓山的帥帳,神色有點複雜地說找到不沾泥的蹤跡了。
“找到不沾泥了,這傢伙溜到哪裡了?”陸皓山一臉好奇地問。
最近韓文登在找,陸皓山也有一在找,可是最近幾天好像突然失去了他的蹤跡,就是陸皓山也感到奇怪:難度那不沾泥會飛不成。
“回東翁的話,不沾泥的及其親信主力,現在已在儀隴一帶活動了。”
“什麼?”陸浩山吃驚地說:“他不是在劍州的嗎?情報說他已經鑽到深山老林裡,怎麼一下子跑到儀隴了。”
打開地圖一看,那儀隴在順應府,而劍州屬於保寧府,相距幾百裡之遙,這不沾泥是怎麼跑的,他是從龍安府暴發,轉碾到保寧府,意圖攻打劍門關,所有人的都以爲他鑽進劍州的深山老林時,沒想到只是過了幾天,一下子流竄到順慶府去了。
李念搖搖頭說:“那不沾泥讓手下裹挾大批百姓進深山老林,做成他在劍州的假象,其實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讓人到處蒐集船隻,順着嘉陵江而下,到蒼溪附近的棄船上岸,掠奪一番後就穿過大獲山,直奔儀隴,現在儀隴城破,不沾泥應在儀隴作威作福吧。”
難怪沒有找到他們的信息,原來坐船跑了,不過陸皓有些奇怪地說:“這不可能吧,就是不沾把把老少婦孺都丟棄,可他的人馬少說也有幾千人之衆,從劍州到儀隴,這麼多人怎麼現在才查到他的下落的?”
幾千人啊,這麼多人轉移,怎麼在他攻下儀隴才發現的?
“這就是不沾泥的手段了”李念臉色有點慍色地說:“那不沾泥利用百姓轉移官軍視線,自己偷偷逃跑,爲了些掩飾自己的行蹤,不沾泥讓紫金龍殿後,那些官兵的哨所全讓他撥了,至於百姓,威脅利誘讓百姓跟他走,那些不原走的,讓尾隨而至的紫金龍滅口,這一路走過,可以說雞犬不留,血流飄櫓。”
不愧是逃跑專家,陝西的官員剿了那麼久都沒有把他繩之於法,果然是有他擅長的一面,不僅跑得快,就是在狠的一方面的也出衆,前面裝好人,勸百姓跟他一起走,可是一不答應,爲了不泄露他的行蹤,把不願跟他走的百姓滅口,簡直就喪心病狂,說不定他會這些罪名推給官軍。
陸浩山咬着牙說:“反賊就是反賊,永遠也不能指望他們能幹什麼好事。”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在陸皓山眼中,農民起義有兩種性質,一種是以推翻腐朽的統治爲目的,實實在在爲百姓做一些事,像闖王李自成,比較注重自己的聲名,約束部下,後來還提出明確的政治綱領,這纔算是義軍;第二種就是陸皓山並不看好的暴民性質,爲了吃飯、爲了發財,爲了自己,什麼也不顧,說什麼劫富濟貧,說什麼跟着不沾泥,一生享富貴,可是搶的何償不是百姓,一個個都想不勞而獲,明顯太天真了。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財富不是憑空掉下來的,需要用智慧和汗水去創造,後世有一位成功的商人說過,就是把所有富人都殺了,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變成富人。
“是啊,這不沾泥開始瘋了”李念有些感嘆地說:“不過這不沾泥也太狡猾了,官軍被他擺了一道,在劍州找他找瘋了,而他悄無聲息就竄到了儀隴,這才幾天功夫啊,他手上有大量的的火器,手下又悍不畏死,小隊收拾不了,大隊速度又沒他快,簡直就像一條泥鰍。”
一個個都成精了,陸皓山知道,從天啓年間,就已經不斷有人作反,不沾泥就是崇禎元年開始造反的,可是這位飽受爭議的崇禎皇帝,在位十多年,就是在煤山自盡時還沒有剿滅這些“暴民”,在此過程中,爲了剿滅這些暴民,連官制都修改,五省總督也就是明朝纔有的產物,爲的就是可以更有效打擊到處逃竄的農民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