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目送王棣离场,笑道:“那巡铺官倒是过足了眼瘾先睹为快了,看他心满意足那样,想必是得了篇好文章。咱们可还得等到明日才能阅卷。”
考生答卷完毕,由受卷官亲收,按交卷次序给签放出,而后将考卷收入受卷所。
再将试卷送往誉录所抄写。举子的亲笔试卷称真卷,誉录后送归封弥官存档;誉录的卷子称草卷,送给考官评阅。
接着将真卷送往弥封所进行糊盖试卷姓名事宜,之后送往收掌所。
而主考官和点检阅卷官们会在阅卷所负责考生试卷的批阅和筛选,将优质的策论诗赋交呈皇帝!
最后还需对读所检验,该所职掌核对誊录所送交的朱卷与墨卷是否完全一致,倘有讹误,即予改正。对读后,各对读生将姓名籍贯注明于墨卷之尾。
这一整套科举流程稍显繁琐,但也更为公平,相干试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力求最大限度抑制营私舞弊、公平公正公开地为国家抡才举贤。
阅卷是门苦差事,没个十天八天完成不了,但若是读到好文章,那便如饮甘醴了。
王棣的文章在大宋文坛仿似一股清流,让一众文人士子拊额惊叹:哦,原来文章是可以这么写的啊!
其实,要真论起来八股文滥觞于北宋,但并无既定规格。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于唐朝的“帖括”。所谓“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写某一种经书的注解。唐代虽以诗、赋取士,但并未完全废除读“经”。
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
到了明成化年间,才逐渐形成均形格的程式,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撰写时文。
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在此时便是一种崭新的文体。
王棣提前数百年让这种新文体问世,这首创之名是抹杀不了的,放在科场,那更是巨无霸的存在,完全碾压同科考生。
即便是舒亶这种科场前辈,也是期望甚高意欲先睹为快,但也得等三天贡试结束后方能一读。
一日两场,大部分贡生精疲力竭,脑力活动之累绝不亚于体力活动,但王棣只是小试牛刀。
晚膳时王家叔侄围坐一席饮了两盅酒,少不得说一说白日里的心路历程。王旉、王旁自不消说,考过不止一回,经验丰富着呢。独有年龄最小的王楠仍未从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众人未有多说,这种事唯有自己调节缓解,所谓的“考试综合症”很折磨人,过不了这一关下次还得受挫。倒是以王楠、王桐的年龄想要一次过关,那才是骇人听闻了,原本今科只是让他们下场试试汲取经验。毕竟像晏殊那般十四岁就博得进士出身是绝无仅有的。至于年龄仿佛的王棣,原就不应以常理度之,他要名落孙山那才是稀罕事。不管怎样,王家叔侄五人皆过发解试就已经是传世佳话了,省试二、三人有希望过关足以说明王氏文风之盛。
这夜王棣睡的很踏实,直到次日过了卯正方醒,卯时末到了贡院迎接第二天贡试。
次日考的是“论”,与“策”一般都有一个白天的时间作答。毕竟贡生们都是通晓经义的,头两场并作一天合情合理,而“策”、“论”才是见真功夫的时候,考的是贡生对时局的熟知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灵活应变力等,目的便是淘汰死读经义的迂腐书生。
而今日的论文题为“试论‘士为知己者死’”,这种题,可供发挥的空间极大,尽可天马行空,但也正可一分高低优劣。
士为知己者死,语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豫让传》:“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在后人看来,正如豫让所说:“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他除了有“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这报答知遇之恩的情结外,还试图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人间道义、人的气节和忠义。古之侠士,对人生价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为标准,一生也甘为一些理念、原则而执著追求甚至献身牺牲。后人当从他们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不断陶冶、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横贯日月的浩然正气,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高于物欲和世俗的升华和辉煌。
但是,王棣准备不走寻常路。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宋河山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