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差不多了,四个营的新兵整装待发,军需物资在军队出发之前已经开始陆续向湖州运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个营说是新兵,其实营长、哨长都是从其它部队晋升而来,士兵里也有一些是从老浙兵里整编过来的,以项绍宽的建军思路,绝不会用纯粹的新兵去打仗。 郑克臧要告别新婚的妻子陈三娘,多少还是有些不舍的,陈三娘则劝慰郑克臧,要以军国大事为重,反正现在两人还没有孩子,不必太挂念家中的事情。郑克臧虽然很听妻子劝,但心里始终放不下,身边能托付的人又不多,养母林氏固然亲近,但她还要张罗女儿出嫁的事——按照郑经的要求,林氏的女儿郑婉娘必须在年内出嫁,这门亲事早已说定,夫婿是陈泽的孙子陈逢泰。 郑克臧依依不舍之际,鲍婧到世子府登门拜访。两人新婚燕尔,旁人自然不会来世子府打搅,因此鲍婧居然是第一位在郑克臧婚后到访的客人。鲍婧的来意很简单,就是代表军机处来慰问郑克臧夫妇,并且按照许纬辰的想法,邀请陈三娘参与女学堂的工作。 郑克臧最关心的就是有人能在自己出征期间好生照顾陈三娘,鲍婧显然是最佳人选之一,只不过在郑克臧眼里,鲍婧是与项绍宽同行的长辈,自己不好主动提出,现在鲍婧亲自登门,自然再好不过,便对陈三娘说,等自己走后,一定要多跟随鲍婧出入,无论是永宁宫还是女学堂的事情,都要多多向鲍姑姑学习。 陈三娘对夫君的话自然是一口答应,彬彬有礼地表示会听从鲍婧的安排。鲍婧其实之前也没怎么认真看过陈三娘,只知道她比郑克臧还大了一岁。现在看来,陈三娘在家时一直得到父兄的教导,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而且显得比郑克臧还成熟,说话行止大方而稳重,不像阿兰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小郡主那样透着矜持,会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鲍婧于是轻轻拉着陈三娘的手,告诉郑克臧,只要自己在,一定会将三娘呵护得如同与父母兄嫂住在一起一样。 说起父母兄嫂,陈三娘倒是显露出了一丝忧虑。父亲陈永华不辞辛劳地再赴福州,大嫂临盆在即,大哥陈梦炜却要在元宵节之后赴宁波负责兴建船厂之事,二哥陈梦球虽然人在杭州,但不仅自己要读书,还要兼顾永宁宫的官学,剩下母亲一人操持家务。无奈自己已经出嫁,不能时常回娘家帮手。 鲍婧听完陈三娘的苦恼,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便安慰陈三娘,不必太过担心,稍后就有办法。又告诉郑克臧,明天还有出征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项绍宽嘱咐一定要准时出席。郑克臧自然是一口应承。 正月初九,大军出征。郑克臧作为招讨副将军,又受封伯爵,衣着鲜亮,器宇轩昂。绣着“冠军”二字的大纛由两名士兵撑着,跟在郑克臧的身后,在风中飘扬。郑克臧依依不舍地与陈三娘道别,然后认镫上马,带着卫队沿着大街向北,经由武林门出城。杭州的百官在城门两侧列队相送,围观的百姓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穿越者们则早早到了城外,相互道别。虽然这样的出兵已经不是一两次了,云姨夫妇还是十分细致地整理了一马车的箱子,里面放着项绍宽和许纬辰一路上的应用之物。许纬辰嘱咐常镇业,和朝鲜的来往要认真维持,又叮嘱鲍婧,不要忘了陈三娘的事情。军校和杭州城防的事情,项绍宽早已与邹树人商议妥当,此刻仍然十分细致地再叮嘱一遍。 等到郑克臧的队伍赶过来集合,项绍宽和许纬辰便各自上了马车,一起向湖州方向进发。 姜承志在福州,一直等到元宵节过后,才把陈永华给盼了回来。福州的事情其实比较繁琐,军务还算有刘国轩、蒋一正等人主持,反而是民政非常麻烦。耿精忠起事之后,强占了不少土地,分给手下收买人心,现在耿精忠投降了大明朝廷,想要索回田产的人纷纷上书行军机处。 姜承志和刘国轩等人开了两次会,都觉得这件事情相当棘手。因为这些土地虽然是耿精忠强抢的,原主大多有人证物证,按理也确实应该归还,但因为土地被赏给了将领们,而这些人有不少现在还在马九玉、曾养性手下带兵,若是要剥夺这些人的土地,恐怕要引起兵变了。 陈永华回到福州之后,姜承志便拿这件事请教。陈永华也觉得不应该轻易动这些军人的产业,不过好在之前受降之时,已经清点过耿军的数目,一部分耿军或阵亡、或降清、或逃亡不知所踪,这一部分人的田产可以先行归还原主。另外,耿精忠本人也占据了福州城外不少土地,可以派人查明因由,凡是没有花钱购买而强占的,也都归还原主。 去给尚之信送信的使者终于在元宵节之前赶回了福州。尚之信在回信里说,已经接受了吴三桂册封的招讨大将军、辅德公印信,并不打算接受郑经所立的明朝皇帝的封赏。 尚之信的这个态度,不算太意外。虽然穿越者们开出的加码比吴三桂高,但尚之信如何权衡,别人也无法左右。但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尚之信似乎比传说中嗜酒如命、性格暴戾的形象要精明,居然提出来让二弟尚之孝接受定永皇帝的招安,带兵驻守惠州,作为两家之间的缓冲地带,顺便拱卫广州。 这事情就变得有点意思了:见过两头下注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两头下注的。 对此,陈永华的意见是,可以接受尚之信这个方案,但尚之孝本人必须到杭州面圣和接受册封,惠州由尚之孝指派的将军驻守,相当于由尚之孝充当人质,确保尚军不会从惠州向福建方向发起进攻。 姜承志支持陈永华的意见,但朱丹赤却极力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尚可喜本人忠于清朝,他的儿子中最追随父亲意愿的就是尚之孝,尚可喜生前甚至向康熙上奏,请求将平南王世子从尚之信改为尚之孝。现在虽然尚之信依靠兵变取得了广州的控制权,但部分尚军依然忠于尚之孝,而尚之孝本人绝对不会投向明朝,如果他真的这么做,那肯定是诈降无疑。 朱丹赤这个说法,很显然是一种“有罪推定”,但谁也没法说这种“有罪推定”哪里不对。穿越者们当然知道尚之孝在真实历史的三藩之乱中的表现,就算是陈永华,也清楚尚可喜确实有改立尚之孝为世子的举动。 但如果简单拒绝尚之信这个建议,则是无端树敌,很有可能导致尚之信全面倒向吴三桂。权衡之下,蒋一正提出,不妨按照陈永华的方案,先要求尚之孝来福州,然后转往杭州接受册封,同时出兵潮州,做好准备,如果尚之孝拒绝前来,就立刻出兵进攻惠州。尚之信和尚之孝兄弟不和,未必会出兵相助。 陈永华对这个想法不置可否,刘国轩却大为赞赏,表示军队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