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中州的历史上一直把夏商周都当成西戎,一直到柴尺的现代,结合考古发现,已经确认,夏以及商都属于东夷部族,而周是西戎部族,至于为什么后来夏、商全都变成了西戎部族,自然是因为周朝为了正统所做的篡改。
实际上,周朝在周成王之前,青铜器都甚少发现,直到征服了殷商,周朝的青铜器才跳跃式发展,由此可见,周朝存在一个对殷商文明吸收融合的时期。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对夏以及商的传说和记录做了改动,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常态做法。
在周人的文献记载中,殷商是虞夏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殷商经过漫长的先王时代慢慢发展,最终取夏而代之。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这里就明确的指出,殷商先民乃是夏朝的诸侯。
而周也是殷商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也经历了一个类似商代夏的发展过程。周朝就是甲骨文中的“周方”,是附属于殷商的一个方国,与殷商关系非常密切。
与此同时,“杞人忧天”里的“杞国”是夏的后裔,这个杞存在于商以及周两个时代,而宋,则是周灭商后,封商的遗民于商丘,称宋国,也是周朝一直存在的一个小国。
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此得知,夏商周三代是一个长期共存的时期,只是文明的主体传承者随着三者实力的强弱变化而更换。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于战败一方的遗民处置方式基本雷同,那就是“诛其君,吊其民”,也就是说重要的王族基本上都杀了,而其他的遗民聚集起来安置在一个便于监视而生存资源比较匮乏的地方。
所以,即便是对于殷商先民的由来并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和发现,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那就是殷商先民的王族绝无可能是蚩尤后裔或者该说是炎帝后裔。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殷商的先民就完全与蚩尤(炎帝)部族无关,相反,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深。
首先是血缘。殷商先民和蚩尤(炎帝)部族都属于东夷,两者经常联姻和通婚。殷商灭夏就是靠着与东夷的联盟而完成的,至少有一部分是借助了东夷的实力。
《竹书纪年》中记载: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随后,殷商发起了对东夷的征服战争,甚至为了打赢这场耗时漫长的战场,还多次迁都。
其次是文明。现有的记载表明,商代的青铜冶炼发达。也可以说,最终商代夏,也有一部分是技术碾压导致的。
而这些青铜技术由何而来?柴尺给出的证据认为可能就是来自于蚩尤(炎帝)部落,可能是趁着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追杀蚩尤残部的时机,殷商先民作为黄帝部落的一份子,狠狠地收割了一波炎帝部落的技工和遗民。
而蚩尤部族青铜冶炼技术比较发达也有记载,比如《太平御览·卷七八》中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述异记》中又说:蚩尤“食铁石”,其中“铜头铁额”可能就是金属盔甲,而所谓“食铁石”可能就是蚩尤部族大量开采金属矿石的讹传。
另外,蚩尤又有战神,兵神之说,《封禅书》中说:“三曰兵主,祀蚩尤”,也就是蚩尤部族好战,善战,这也与殷商的风气类同。
所以我们到这里就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那就是殷商的王族不太可能是蚩尤的后裔,但是,殷商与蚩尤或者该说是炎帝部族间,是有文明传承和一定的血缘关系在的。
秦朝的先民诞生传说和殷商几乎是一模一样。
《史记·秦本纪》中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