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590"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大理國宣仁皇帝段正嚴,曾被宋徽宗賜封爲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王等。
而隨着宋室南渡,以及當年太祖皇帝對於大理的“不暇而略”之策,使得大理與宋之間有所疏遠,但即便是如此,大理國每年依然會向大宋稱臣納貢。
這也讓天天被金人欺負的趙構等皇室,能夠從遠在西南邊陲的大理國身上,找到一絲上國的威嚴跟自豪感。
如今的大理皇帝段正興,身爲段正嚴之子,當年在其宰相高量成的幫助與支持下,爭奪到了大理的皇位。
而今段正興越發信佛,以及宰相高量成同樣是年事已高,所以大有效仿其父出家爲僧、禪位於子之意。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大理派遣而來的使臣,則是大理太子段智興之子段智廉,是以來我大宋求取大藏經爲名而來。”被趙構訓斥了一番的葉青,站在德壽宮內的宮殿內,向趙構稟奏着快要到達臨安的大理使臣動向。
而讓葉青很納悶的是,大理國這個國家的名字真是奇特到了極點,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若是在漢人眼中看來,必然是兄弟三人之名纔對,但誰能想到,這特麼的竟然是祖孫三代!
而當今大理皇帝段正興之子,大理當今太子段智興,爲其後取名一事兒上,完全尊崇了三代一名的傳統美德,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祖孫三代。
“那你可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圖是爲何而來?”趙構瞟了葉青一眼,走回位子前坐下繼續問道。
葉青腦海裡琢磨着這些年的大理國勢,結合着如今皇城司能夠得到的消息,沉思了一下道:“神宗年間,大理國皇帝段壽輝迫於形勢,不得不禪位出家,把大理皇位讓給了段正明,而後被高智升、高升泰父子所廢,高升泰則成了大理名正言順的皇帝。雖然高升泰臨死之前,囑託其子高泰明把大理皇位還給了段氏段正淳,但高家在大理向來是隻手遮天、顯貴無比,即便是皇家段氏重得皇位,但也不得不看高家的臉色行事。”
“說眼下,那些事情朕知道的不比你少。”趙構沒心情聽葉青在此跟他講大理段氏跟高家的恩怨情仇。
“是,太上皇。”葉青心裡頭衝着趙構比劃了一箇中指,而後繼續道:“臣得到的消息來看,如今不論是大理皇帝段正興,還是大理顯貴高家之主高量成,均年事已高,段正興有意效仿其父禪位出家爲僧,而高量成的兩個兒子,高壽貞、高壽昌卻是有着十足的狼子野心。當年高泰明因迫於大理未曾歸順高家的諸府,特別是諸部的壓力,不得不把皇位還給了段家,但如今想必高家勢力比起當初更爲龐大,所以若是段正興真有意禪位,其子段智興的皇位怕是也坐不安穩。而段智興在這個時候派其子出使我大宋……。”
“你是說他們來臨安,是有求於朕?”趙構發問道。
“臣猜想恐是如此。”葉青低頭回答道。
葉青不相信趙構這個老狐狸,一生都在跟臣子、官員玩權謀、鬥心機的老狐狸,能夠看不透大理的形勢,何況這些事情,在大理使團進入大宋後,皇城司都已經向他稟奏過了。
所以此刻的葉青有些拿捏不準,趙構問自己這些事情,到底是隻問了自己,還是連剛剛在他前面的史彌遠、韓侂冑也被詢問了一番?
而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放棄太祖不暇遠略之策,打算支持大理段氏?即便是如此,那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他既不敢當着面問趙構,趙構也沒有主動告訴他的意思,君臣二人在德壽宮的大殿內沉默了一會兒後,葉青就被趙構一個滾字給放了。
韓侂冑、史彌遠早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萬壽橋頭,只有王倫站在那裡等着自己。
“漕、兵、探?”葉青跟王倫走上萬壽橋,低頭看着腳下莫名問道。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不錯,三個字相互對應着你們三個的名字,所以當下,你可以過段踏實的日子了。”王倫嘆口氣,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心裡頭自然是也替葉青感到高興。
而葉青卻是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剛纔在殿內,與趙構的談話還在耳邊縈繞。
他當然不相信趙構是閒的蛋疼,沒事兒不跟真正的臣子去對奏,而是把自己當成了肱骨之臣來跟自己議事。
“不止是你,史、韓二人同樣被太上皇問了一遍跟你一摸一樣的問題,回答也是大同小異。史彌遠主太祖遺策不暇遠略,韓侂冑主派人前往大理,一來與大理更加明確君臣屬國之道,二來便是,希望藉機能夠爲我大宋彰顯天威。”王倫笑着說道。